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深受欢迎的情节,历来被视为正面经典,甚至入选过中学和大学语文课本,还要求学生学习其中的论辩方法。这段故事并非历史事实,而是罗贯中的虚构,目的当然是想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形象。但是站在今天的视角看来,这个形象其实并不怎么样。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段书表现了小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糟粕,根本不应该推广学习。

诸葛亮前往江东是为了说服孙权抗曹。这一仗打还是不打,正确的讨论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推演各种选择的最可能结局,利弊分析,再作出决策。但舌战群儒这场辩论的主题却并不是打不打,而是一见面首先想要从气势上压过对方一头。文人这种玩法,就如同两军列阵的这个时间段派几个斥候先对决一番,重要的不是死伤多少,而是面子问题。

而这场群嘲般的辩论中诸葛亮虽然处处占上风,但是显然未能取得东吴群儒的认同,反而拉了仇恨,对抗曹大业并无帮助。其实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争论恐怕也是如此。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 The Bed of Procrustes 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想赢,一种人想赢得争论 — 他们从来都不是同一种人。

本文分析这场辩论中使用的技术。研究这些技术并不是为了武装自己跟人争论,而是因为这些技术非常有代表性,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它们的影子。真正的三国人物必不如此,但很多后世无良文人,就是这种思维方式。

这些技术的核心追求,不是证明对方说的结论不对,而是证明对方这个“人”,或者对方所代表的势力,不行。表面上说具体的问题,实际上都是说人。这种“以人为本”可能是中国文人最坏的毛病。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否定这个人主张的一件事,你最好先否定这个人。你要想否定这个人,又只需列举他做的某个小小的坏事。争论的目标不是追求真理,而是把对方全面贬低。这不是切磋武艺,这是打仗。

我认为舌战群儒的技术一共就三招,按使用优先级顺序如下。


1)列举事实证据,暗示对方能力不行

人出来混无非靠两点:人格和能力。中国传统上对一般人的道德要求远远超过能力要求,最理想的结果似乎是证明我的人格境界比你高。但知识分子靠学问吃饭,往往宁可让你攻击他的人格,也不让你侮辱他的智商。所以攻击一个人要优先攻击他的能力。

成年人对话不可能一上来就说“你是个坏人”,或者“你是个笨蛋”,那是小孩骂人。一定要列举各种事实来指向这种判断,但是自己又绝不亲口说出这个判断。结论要暗示,呼之欲出而不出。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把对方过去的败绩和糗事拿出来揭短 — 不过高手是不会这么直接的,太像找茬了。

高手的做法是先恭维对方几句,把人抬上去。如果对方真顺着你给的杆爬上去了,你再质疑 — 不对啊,你这么牛,可怎么我听说你…… 这时候充分列举对方短处就显得好像学术研讨一样。

被人揭了短怎么反驳呢?在高层次对话中一般不会有人用错误事实做论据,所以我们没法反驳他列举的事实。我们只能列举新的事实,对我们有利的事实。这是防守。

每当被人揭短,一般人一定会抑制不住反击的冲动,想要立即揭对方的短。这是不对的。如果辩论这么进行下去就成了比烂,实在有辱斯文。正确做法一定要先防守,充分列举事实证明自己真有能力。防守得当,对方的形象已经是胡搅蛮缠了。反击,还意味着把自己拉到跟对手一样的层次。所以我们看到自始至终诸葛亮都是以守为主,从不主动挑人,让对方先出牌。对手受伤基本上不是因为诸葛亮打他们,而是他们被诸葛亮身上的反作用力打。

但如果对方真的出现了事实错误,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个错误,甚至是一个与主题不相关的错误,也要立即抓住机会一棍子打死!你连事实都没搞清楚根本不配和我辩论!知识分子最怕暴露自己没知识,后面都不必辩了。


2)如果比不过事实,比境界

如果事实就是我方实力比较差,闪光点实在有限,怎么办呢?这时候就不能跟着对方思路走局限在实力对比了,得 think out of the box,比境界。我们要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把对手拉到更高的场地上再战胜他。

那件事我的确输了,可你知道我为什么输了吗?因为我不忍心,或则不屑于赢。不忍心是因为我道德高,不屑于是因为我看得远。这时候一定要率先抢占道德制高点和战略制高点,谁先跳出这个事实 box 谁占优势。

可是如果那次不论是按战略标准还是按道德标准我们都应该赢,但还是输了,这又怎么说呢?答案是我们至少参与了。我们明知这件事很难办还是去办了。我们明知打不过还是去打了。是,我们是失败了。可是我们知其不可而为之,虽败犹荣!

一旦把悲壮感建立起来,你就已经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传统上常常认为做事的动机比结果重要得多,尤其是大事,讲究“论心不论事”。人们非常同情悲壮的英雄,甚至认为他比成功者更值得尊敬。

文人写文章经常如此,往往明明是非常差的局面,他一说反而升华了。我们看官方媒体的国内灾难报道,也深得此法。哪怕事情再坏,也要突出强调我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特别要好好表现几个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给人感觉我们损失的仅仅是有限的一点点物质财富,收获的却是无限的精神财富。

一般人如果旁观文人吵架吵到这个层次,有可能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市井小民争吵都是互相比烂越吵话题越低级,尼玛文人辩论都是越吵越高级啊!一开始还以为两人在讨论技术问题,后来感觉好像在说人品问题,最后才发现原来人家说的是哲学!


3)你别说我如何如何不堪,著名英雄xxx也曾经如此不堪

如果前面两条都没用上,被人真的证明了自己很不堪,那就只有真的比烂了。但是比烂不能跟对手比,他不配。必须找个历史上公认的牛人比,拿大人物找回面子。多知道点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在这能用上。

现在我们就结合《三国演义》原文来看看这三个技术在舌战群儒中的具体应用。


1. 张昭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馀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 张昭一上来用的就是第一个技术,而且是先把诸葛亮抬上去(自比管乐、如鱼得水)再揭短:怎么刘备得了你反而地盘还变小了呢?

– 这个是事实俱在,诸葛亮只能拔高境界:道德上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战略上别有良图。

– 但张昭不买账,继续揭短,仍然先捧后摔,列举诸葛亮种种败绩。

– 于是诸葛亮用非常长的篇幅列举种种有利于自己的事实,包括起点低、客观条件差、照顾百姓等等,以及自己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取得了种种胜利;

– 然后搬出古人,指出韩信也曾如此不堪,“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 最后用比烂反击:我至少实干,而你张昭只会空谈。

注意,在江东出场的七个谋士之中,张昭是唯一一个使用先捧后摔战术的。其他六人都是一上来就直接贬,表现比张昭差了一个档次。而诸葛亮唯一一次跟对手比烂,也是对张昭。比如后面严畯问他治何经典,诸葛亮并没有反问严畯说你又治何经典?因为他假设严酸就是个业余爱好者,只配看着别人治经典。诸葛亮和张昭二人真是惺惺相惜啊!


2. 虞翻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 虞翻再次列举诸葛亮败绩揭短,与张昭不同的是他把这次辩论的关键课题点出来了:到底能不能对抗曹操。而你家可是输给曹操了啊。

– 诸葛亮先强调我方弱的客观事实,再跳出这个box跟对手比境界:我们虽然弱但是敢打,你们倒是强怎么只知道投降呢?诸葛亮一占领了道德制高点,虞翻就没招了。


3. 步骘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 步骘本来想的挺好,直接点出诸葛亮就是个大忽悠,想无成本忽悠江东抗曹。本来这个质疑并不太好回答,可惜步骘用错了典故!苏秦张仪在务实派看来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

– 所以诸葛亮抓住这个错误把他一棍子打死了。整个回答都是在谈苏秦张仪如何,对自己是不是来忽悠的完全回避了。


4. 薛综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 薛综说的很实在,曹操实力如何,刘备实力如何。这个实力对比是没法用任何新的事实来反驳的。

– 所以诸葛亮再次跳出 box 跟人比境界,占领道德制高点。


5. 陆绩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 陆绩一看诸葛亮又上境界了,那就从境界战场跟你谈。他的办法是指出刘备的出身不如曹操高贵。陆绩说的其实也对,刘备的身世的确有问题。在特别讲出身的古代,这个是好使的。

– 诸葛亮的做法是你跟我讲事实,我就跟你讲境界;你跟我讲境界,我又跟你讲事实。曹操就算生的高贵也是贼子,刘备的身份可是有皇帝认证的!

– 然后再搬出古人,刘邦出身比刘备更烂。

从陆绩开始,东吴群儒选择的辩论话题就越来越不像话了,完全变成了直接的人身攻击,实在上不了台面。


6. 严畯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 严畯揭短揭到问对方有多少 publications 上去了。

– 诸葛亮正好来个高境界!世之腐儒才整天加自己的影响因子,我们只玩大的。

– 顺手再次用到古人,牛人之牛,根本不是用 H-index 衡量的。


7. 程德枢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南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 程德枢的质问基本上等于重复了严畯的意思,有点冲动了。但是这非常正常,任何人听了诸葛亮刚才那一番话都会有这个必然反应:大哥你太狂了吧?殊不知这等于是给诸葛亮捧哏呢。

– 于是诸葛亮提出了至今让我每次读到都肃然起敬的一个理论: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每当读到这里我都感慨诸葛亮的境界实在太高了!原来读书还有这么读的!只觉得一股英雄之气弥漫在整个书房。

问题是诸葛亮回答了“你到底是不是个大忽悠”这个问题没有?始终没有。你问他这句话是不是忽悠,他的用一个更大的忽悠回答你。

总体来说东吴的人还是比较有品的,一旦被击中立即退出,没有死缠烂打的行为。毕竟是知识分子,不能跟市井刁民一样。我们在生活中和网络上遇到的人如果恼羞成怒,通常都会继续强词夺理下去,而且越说越烂,到最后逼得版主删帖,根本不可能让辩论过程进课本。

可是如果我们对比任何一场现代化的辩论,比如美国总统的竞选辩论,就会发现“舌战群儒”其实远远不是最好的辩论,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好的辩论。尤其后面这两个技术,非常不好。我说你没有把医保问题解决好,你敢用“罗斯福也没解决好”来当挡箭牌吗?你得说点实质的东西。

最关键的一点,辩论,应该是关于议题的,而不应该是关于人的。两个男人在那比美,实在不是“君子之儒”所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