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一个杀伤力极强的辩论技术。我多次看到高手使用这个技术,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第一个把它形成理论。这个技术是如此厉害,以至于我本人从来不敢在生活中使用,害怕下手太重伤了活人。
一讨论社会问题就会有辩论,其中的根本原因倒不是说社会问题就不存在”正确观点”,而是因为就算有”正确观点”,这个正确观点也不好用实验证明。比如有 人说,共产主义一定是政治家而不是科学家发明的,因为如果是科学家的话应该先用小白鼠做实验。物理学家为了证明一个理论,如果花上几十亿美元做实验,大家 就会觉得太多了。可是如果有谁胆敢拿一个国家做实验去验证他的社会理论,那成本必然不可想象。因为这个原因,社会问题的局面往往是辩论不可避免,而且大多 数人往往因为自己的特殊利益或立场或教育而坚持自己的观点,心里实际上对这个观点是否真正确也没底。在这种情况下辩论的技术就比观点本身更重要了。
诡辩术是一个技术,然而一旦使用往往会让人不屑。比如千年以前印度佛教界对外道使用的诡辩术,一个特色是绕来绕去说车轱辘话,就无法令现在的人心服口服。而我要说的这个绝技,一出手就可以让对方彻底心服。
我把这个技术叫做”我比你更了解你的观点”。
举个例子。比如说包括我在内很多人认为一人一票选总统不是一个好制度,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地区,选民很容易被政客的虚假议题左右把陈水扁选上来,即使是在 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这个制度也有很多弊病。而另一帮人则认为一人一票选总统是个好制度。中国人辩论这个问题,本质上实际讨论的是中国是否现在就应该实行 一人一票。我们不能做实验,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辩论。对于这个问题的辩论,《南方周末》梁文道的一篇文章《假如民进党赢了,民主就是个坏东西 吗?》(http://www.infzm.com/content/5583)就使用了我说的这个辩论技术。
这篇文章的关键 技术是,作者一上来首先证明他比那些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的人更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民主是个坏东西,甚至举出了他们可能都不知道的具体例子。比如台湾评论 家杨照曾经心仪民主,后来对民主失去了信心。像这样的例子完全可以被那些想要证明”民主就是个坏东西”的人使用,可是在你根本不知道这个论据的情况下,人 家替你先说了。
我比你更了解你的观点,如果让我写一篇支持你观点的文章,我写的比你还好,但是我反对你的观点。这就是这个绝技的核心。试想一个水平一般的中国左派如果看到这里,自己的气势一定就完全没有了。
这个技术的心理学根据是这样的。喜欢辩论社会问题的,大多数是文人知识分子,而且其中必然绝大多数都是”小”文人,”小”知识分子。小文人小知识分子最怕什么呢?最怕别人知道的比自己多。
张岱说他为什么要写《夜航船》,讲了一个故事:【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 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 伸伸脚。】
这个故事深刻的表现了中国小文人小知识分子的弱点:对拥有知识的虚荣。人家高谈阔论,说出一两个自己不懂的道理来, 你虚心学习就是,能叫个好就更好,有必要”畏慑,拳足而寝”么?等到一旦发现自己也知道一两个人家不懂的东西,马上就”伸伸脚”,整个一知识的势利小人。 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别人文章如果写的好,跟帖的往往是学理工科的青年,那些自负的文人一定选择”畏慑,拳足而寝”。文人只在 一种情况下回帖,那就是他发现别人文章里面有个毛病,或者这方面他比别人知道的多。这个”我比你更了解你的观点”技术,就是专门对付这些知识的势力小人 的。
“知识虚荣心”越强的人,这个技术对他的杀伤力就越大。如果文章后面再像南方周末这篇一样多使用几个不常见的专业词汇,打击的力度可以更大。
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技术对非知识分子不好使。比如最近莎朗斯通说汶川地震是天谴,有人作文反驳说你这个天谴说不新鲜,当初也有人说美国地震天谴。这也是 使用了”我比你更了解你的观点”的技术。然而这里这个技术对莎朗斯通是不管用的。首先”天谴说”根本不是什么高深理论,不怕你证明它”不是原创”;其次莎 朗斯通不是知识分子,她才不在乎你是不是懂的比她多。
然而归根结底,这个辩论技术跟你说要辩论的观点的正确与否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你懂得比我多,你就一定比我正确么?根本不是这样。因此本文并不提倡使用这个技术。关于怎样才是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我将另写一文。
#1 by fans on 10月 18, 2009 - 1:32 上午
Quote
那篇文章是什么?
#2 by 同人于野 on 10月 18, 2009 - 1:43 下午
Quote
还没写:)
#3 by s23sui on 12月 7, 2009 - 12:40 下午
Quote
其实还有一种更绝的——“这个你不懂的”
哈哈,每次看到有人打这几个字出来真想骂他娘
#4 by Chase on 1月 25, 2010 - 6:34 下午
Quote
害怕下手太重伤了活人 🙂
#5 by MingE on 2月 4, 2010 - 2:36 下午
Quote
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几乎就是知识。所以一旦在数量上被人比下去了,自然会害怕。
更合理的技术还应该是靠逻辑,正如GRE的ARGU
#6 by Felix on 2月 28, 2010 - 10:52 上午
Quote
gorgeous!
#7 by gftgf on 3月 14, 2010 - 9:02 上午
Quote
我从来不觉得“对方比我多懂一点”就能打击到我哎。
#8 by Venus on 4月 15, 2010 - 5:43 下午
Quote
我以六个字做为自己的做人准则:不傻逼 不装逼
#9 by hzx19 on 5月 13, 2010 - 10:30 下午
Quote
like hanhan’s韩寒是个屁,最喜欢装逼
#10 by Pencilman on 10月 31, 2011 - 10:46 上午
Quote
装逼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否装好
#11 by 路易 on 7月 9, 2010 - 9:32 下午
Quote
恩,下回我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
#12 by wth76 on 7月 12, 2010 - 11:44 上午
Quote
这是技巧么?既然说了是辩论,不就是抓论点找论据么,知道并反驳了你所有的论点论据当然是完胜。知识分子的腐酸当然存在,不过这跟辩论不存在必然联系吧。
如果你的意思在于反讽,这篇文章本身就运用了最具杀伤力的辩论绝技,不得不说是篇妙文。。。。只是楼上都杯具了
#13 by Hot Tub on 5月 9, 2011 - 2:26 上午
Quote
The technology of mass destruction?
#14 by aiceblue on 11月 10, 2011 - 8:33 下午
Quote
确实通过这种办法打击了很多嚣张气焰的人,不过,在心理学上有种人即使在铁的事实面前上,依然固守己见,对于这种倔驴,这种办法如同面对了小百姓般也不好用。
#15 by lol on 10月 10, 2012 - 12:56 上午
Quote
辩论本身就不是一种求真,而是一种语言对抗。辩论缺乏价值并不因为它不具有逻辑严谨性,而是它不能提供一种通过对话达成共识的机制。逻辑只是一种手段,共识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