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剧的一个毛病是缺少”理工科思维”。我不去分析剧情的严密和合理性的欠缺这些大的方面,其实从一些小地方也可以看出文人的思维模式。一个具体的现象 就是一旦片中出现数字,编剧和导演就容易进退失据。我看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戏剧性的”数字穿帮”场面,简直跟笑话一样。如果陷入了编剧的文人思维模式,对 数字不敏感的话,很可能大多数观众都不会发现这是一个穿帮。
《暗算》是一个好片。其第三部《捕风》,讲的是我地下工作者钱之江怎么用牺牲自己生命的方法传递情报的故事。这个情报是什么呢?
『取消特使行动,电台频率已改至1234567。毒蛇』
这句话在片中出现多次,很可能大多数观众当时被剧情感染没有注意到。仔细看看,简直是一句笑话。电台频率多少?1234567??!!这是特工电台还是儿童节游戏?用这么简单容易记住的数字?可能么?
编剧完全可以给一个不这么怪异的频率,比如说2437156之类比较”一般”的数字。另外我不知道那时候这种秘密电台都是用什么波段的频率,一般是多少千赫,最好能做做家庭作业,给一个有点真实性的频率。
《乡村爱情》,经常出现谢大脚拿计算器算账的镜头。她的计算器很有意思,每按一个键都有一个女声把被按的数字读出来,这样观众就经常会听到 『1+2+5+2+3+7…』的算账声。我猜测设计这么一个会发声的计算器纯粹是为了增加喜剧效果。发声是个特别费电的功能,对于便携式计算器来说很 不实用。
如果我是一个正在被通缉的黑社会分子,偶尔走进大脚超市买东西,当我听见女售货员这么算账的声音,我的第一反应必然是掉头就跑!这个装模作样的女人不可能是售货员,很可能是在这等我多时的便衣警察。
难道她所卖的每一件商品的价格都是1-9之间的整数?连个小数点都没有么?也没有10块钱以上的东西么?
在《乡村爱情I》中,我记得所加的数字甚至都是1和2。
这就是典型的文人思维。在文人想要做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管不顾。一切以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主,不去考虑可行性和合理性。
#1 by Hansen on 1月 7, 2010 - 1:08 下午
Quote
我家门口小超市的老板说发生功能主要是为了在算账的时候能够让顾客听到,这样不太会容易产生帐目纠纷。
#2 by rarenaturew on 1月 20, 2010 - 3:08 上午
Quote
1234567,有可能跟“毒蛇”一样,是一个暗号。
#3 by 同人于野 on 1月 21, 2010 - 5:39 上午
Quote
这个思路我倒没想到,也有道理。但更好的说法似乎是“新频率用4号”,1234567实在怪异。
#4 by gg on 5月 26, 2010 - 4:28 下午
Quote
发声的计算器应该是给那些需要大规模使用计算器的人用的
如果没有声音的话,一个人在按很多数字的时候必须看一下键盘按一下,很累,如果有声音的话就算有数字输错了也可以听到
以上
#5 by debbiep on 5月 17, 2011 - 11:12 下午
Quote
if not to consider feasability and rationality then what?
#6 by 如果 on 7月 17, 2011 - 2:25 下午
Quote
在电脑城,发声计算器被广泛使用。
#7 by csz on 7月 24, 2012 - 2:39 下午
Quote
“在文人想要做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管不顾。一切以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主,不去考虑可行性和合理性。”
我怎么觉得这句话中有话啊,大跃进属于此类否?
#8 by 算啦 on 8月 12, 2012 - 5:47 下午
Quote
卖杂货的,卖鱼的,卖杂志的……几乎所有的大小老板都用发声计算器,外形超大,键盘超大。国内。
#9 by 阿荣 on 12月 22, 2012 - 10:05 下午
Quote
作者似乎对文人抱有偏见_____这就是典型的文人思维。在文人想要做一件事,或者说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不管不顾。一切以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主,不去考虑可行性和合理性。
这个说法未免太狭隘
#10 by 韩宁的画 on 6月 26, 2016 - 3:14 下午
Quote
呵呵,这个区别很有意思!谢大脚在东北村里自家小店悠哉地按着发声的计算器,这符合《乡村爱情》刻意表现在“土”字上,也就是赵本山演小品一样的核心:土的掉渣。按照理工科的思维,当然这是个“穿帮”,但在艺术表现上,这恰恰是一种带着土气的嘚瑟,这可是赵本山玩东北人的“土”最地道的地方了。看来,生活中光理性思维还是不够的,可能在乐趣上差强人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