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好几件有意思的大事发生。哥本哈根正在开应对全球变暖的峰会,朝鲜突然均贫富一般地换发新货币,武汉至广州高铁通车。这三件事现在看起来已经很不简单,未来则都有可能对中国和整个世界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此时此刻,网上最热闹的话题却是广电总局封停了一系列的 BT 下载网站。这显然是个相当不得人心的“巨变”,网上很多文章都是情绪化地谩骂,本文试图以更为清醒的态度分析一下这个事件。
我认为,BT 被封的背后很可能没有什么阴谋。P2P下载作为一个行为,即使在在中国,也会与正版影视和谐共存。但 P2P 作为一个技术,即将过时。
一个很自然的看法是广电封杀 BT 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集团将来独占网络视频业务,我认为这种阴谋论高估了广电的谋略。广电在过去这么多年的一贯表现说明,它基本上是个只知道“随机应变”的部门,今天这里出问题了就搞一下这里,明天那里有人不满意了就搞一下那里,从来没有过什么长远的政策考虑。广电就好比刚刚学会象棋规则的棋手,别人将一军他就应对一下,从来没把握过先手。本来,中国现在的“正规”网络视频服务商的水平相当有限,远远没到可以取代 p2p 的程度。
从 Verycd 没有被封这个事实来看,广电此次行动并非针对 p2p 下载。广电自己的“许可证”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许可证制度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我估计这次实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有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国际上,是最近海盗湾的事情搞的 BT 有点“臭名昭著”,中国一心想当“负责任的大国”,封一下 BT,对外宣传很好听。国内方面,封 BT 正好迎合了“反低俗”运动,因为 verycd 上基本没有什么“低俗”内容,都是 BT 传播的。但考虑到反低俗运动已经开展多时,此时才封 BT,如果不是广电反应慢,那么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因为海盗湾的国际形势。再考虑到 btchina 负责人没有被抓起来,甚至可能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可见做给外人看的可能性更大。
从技术角度看,全面封锁 p2p 是不可能的。即使将来 verycd 被封,人们仍然可以找到别的办法“分享互联网”。人们使用 p2p 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占便宜,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些节目,比如最新的美剧,在国内根本就没有正版可看。
另一方面,真正会使用 p2p 下载的人占全国观众的比例毕竟是个绝对的小数。我看《2012》在 verycd 的最新版,出来好几天了也才不过有几千次下载而已。其中有很多可能已经去电影院看过正版下载纯粹是为了收藏,另有一些人则就算没有盗版看也不会掏钱买正版。退一步说,就算停了 p2p 之后所有这几千人都会掏钱看正版,其做的贡献相对于《2012》在中国4亿多的票房总数来说也是绝对微不足道的。所以 p2p 其实对正版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威胁。
之所以人们会“以为”网上下载是个对正版很致命的行为,是因为会下载的人都是特别能“吹”的人。经常在网上下载电影看的人,同时也是最有可能去豆瓣写影评的人,也是最有可能向亲朋好友推荐电影的人。他们是电影传播社交网络中的领袖人物。所以说网上下载影响正版发售可能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这就好比说如果一个没到过日本的人整天看日本电视剧,会认为日本美女特别多,而实际情况是只有美女才有可能去演电视剧一样。
网络下载的这个性质提醒我们,它甚至可能对正版有利。中国每年大约只引进20部美国电影,正是借助网络下载和的会使用网络下载的这些领袖人物的传播,才使得更多的好莱坞演员有了中国粉丝。国内电影其实也一样,很多小制作的影片本来就没什么票房,借助免费的网上下载,一些本来不知名的导演和演员获得了口碑。那些烂片能够被人用几个小时下载来看,其实应该深感荣幸。注意这是 p2p 比直接卖盗版盘强的一个地方,因为买光盘不需要技术,所以买光盘的人一般没有能力给你宣传口碑。
我认为这次 BT 被封对中国 p2p 电影下载界的唯一影响,是淘汰了 RMVB 这种落后的视频格式。我注意到 BT 上的电影电视剧主要是 RMVB,而 Verycd 则以 avi 和 h264 等更清晰的格式为主。这次封了 BT,客观上促使中国电影下载界的技术升级,一大批网友将被迫进入高清时代。及时对正版界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人们一旦上了高清就会上瘾,就会去追求更高的清晰度,直至1080p,这时候他们就更有可能去买正版的蓝光光盘。
从长远角度,我估计十年之后 p2p 下载将会过时。现在人们之所以使用 p2p,根本原因是单点连接的带宽不够。现在测试的所谓 4G 网络,已经可以做到几秒钟下载一部 DVD,如果这个技术普及了,那么谁还需要 p2p?视频点播将会成为主流。我看现在很多人看电视剧已经是直接去正规视频网站看,而不再下载了。
#1 by kpt on 十二月 12, 2009 - 5:20 下午
Quote
淘汰RMVB?
短期内依然不可能
网速就那么点
x264虽然也可以压小但是一般压小并内嵌字幕的字幕组不多
大多数看电影电视的虽然用BT/ED2K,但是很多又不会挂外挂字幕,有自己技术因素,有习惯因素,虽然大部分播放软件已经自动挂字幕了(甚至不能排除有人不知道有外挂、内挂字幕这东西,忘记下载外挂字幕的情况)
#2 by realtasy on 十二月 12, 2009 - 7:12 下午
Quote
如果下一代网络普及,RMVB作为低速网络时代的妥协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确实会被淘汰。
但p2p技术却不会,或者说暂时不会过时。
p2p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分布式计算提高网络系统的健壮性和有效性,而非单纯的加快下载。因此即使到了下一代网络,p2p技术的优势仍在。
#3 by 呢啊 on 十二月 12, 2009 - 7:41 下午
Quote
五毛软文?
许可证 国有参股 这就是个龟腚 符合法律吗 反低俗就是个政治运动 越不要脸的人越要脸 和扫黄打非一个道理 无非是显示权利关键在这个打非上
本质上为了禁言和钱 反盗版的个P 他们的策略就是对言论自由蚕食 这不又在论证实名了 当然你还可以说 实名不可能 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为改革保驾护航
#4 by 同人死忠 on 十二月 12, 2009 - 10:51 下午
Quote
你这种状态的人是怎么找进来的?
#5 by 若大头 on 二月 4, 2015 - 12:59 下午
Quote
他说的是对的,而你的强调让人很莫名其妙。
#6 by 法克 on 十二月 12, 2009 - 7:57 下午
Quote
美国日本俄罗斯现在都流行用网盘下载东西
#7 by est on 十二月 12, 2009 - 8:00 下午
Quote
> 另一方面,真正会使用 p2p 下载的人占全国观众的比例毕竟是个绝对的小数。
博主。。。。。
#8 by 鞠躬回家 on 十二月 12, 2009 - 8:30 下午
Quote
博主,您露怯了,我只说一句,P2P真正的价值可不是分享电影什么的
#9 by mysky on 十二月 12, 2009 - 8:53 下午
Quote
一向很敬佩博主的博览群书。
现在不知道博主书读少了还是被洗脑了?
Pingback: 封BT与中国P2P的未来 htt… « twitter存档
#10 by rikaunite on 十二月 12, 2009 - 9:37 下午
Quote
博主和大多数“电驴”用户一样根本不了解P2P,VeryCD的统计信息根本没有参考价值,P2P根本不是依靠VeryCD这样的网站而活动的。而且P2P也不会过时,P2P的意义在于是共享(传播速度)而不是下载(下载速度),并不是说使用P2P技术下载速度有多快,而是参与的人越多,文件传播速度越快(总上传=总下载),而传统的服务器模式的传播速度受服务器的带宽限制,在服务器带宽饱和后下载速度就会下降,传播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还有就是,博主最后举的例子是错误的,4G是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只代表无线终端的传输速度,等4G普及了,差不多光纤入户也会普及把,如果服务器的带宽不同步增长,P2P只会越来越有优势。
#11 by navyhi on 十二月 12, 2009 - 9:52 下午
Quote
P2P很少用了,除了AV及收藏需要,现在那么多在线视频网站,国外的更丰富,谁还下载。所以此文对光腚的评价还算中肯,即使有所谓的“占领阵地”之内的阴谋,也没什么大作用
#12 by 开心凡人 on 十二月 12, 2009 - 10:55 下午
Quote
周末到处看一看,这里挺好呵呵
#13 by 楚云 on 十二月 12, 2009 - 11:22 下午
Quote
不知道博主是怎么在 VeryCD 查《2012》的下载量的?我抽了R5的版本,以 VeryCD 的统计数据来看,这周就有 10W 次左右的下载量。当然,实际下载量会更大,VeryCD 的统计信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文件在 P2P 网络的热门度,但不是 P2P 网络的总下载量。
#14 by 同人于野 on 十二月 14, 2009 - 6:18 上午
Quote
的确是我整错了,我当时可能把收藏数堪称下载数了,这样看来 p2p 下载的确是人数众多。这个错误直接影响到本文结论,是个严重错误。多谢指出!
#15 by 喆伦小狼 on 十二月 13, 2009 - 3:13 下午
Quote
对好莱坞或国外影视来说可能是有好的影响。
但是国产游戏的确是被下载摧残的差不多了。
导致了现在国内的游戏公司纷纷转战没多少技术含量的网络游戏去了,还是比较难过的
#16 by sonic on 十二月 13, 2009 - 8:09 下午
Quote
我伟大的墙拿P2P没办法,所以一定会出手的。前几天文化部的一个头去美国狂讲要建立“有序网络”,可以看出些端倪。你不要以为那些头头都没点想法,他们只是讲究实证,位置越高,越不敢轻易出手,只有证据确凿,对未来的预判基本统一了,就肯定会出手。
#17 by 人民有胡说的权力 on 四月 20, 2010 - 12:19 上午
Quote
政策制订是这样的,不可能盲动。总要论证论证再论证然后才能形成政策。但是百姓往往只能看到表象,忽视了后面的动因。所以百姓的应对才更像是同人说的“随机应变”,所以通常会比较被动~~~这次封BT,应该看做是反低俗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要反低俗?因为要河蟹言论,因为要控制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化倾向。而反低俗为什么就要封BT,因为BT资源无法被管理,作为P2P类型里最悠久的一个种类,不干掉这个鸡难道去找别的猴来玩么?
#18 by hfantasy on 十二月 14, 2009 - 12:20 上午
Quote
p2p和字幕组的水很深,我不想妄谈。但是从技术上封不掉p2p是笑话,电信担心不封,一是担心这种做法本身违法,二是,可能造成大面积无伤。
#19 by 夏官 on 十二月 16, 2009 - 5:20 上午
Quote
电驴的意义在于其分享方式,网上别的下载方式都可以很快,但是基本电驴是最久的,可以做到速度和持久性并重。国内如果也出现像megaupload或者gogobox那样的网盘,电驴就要被挑战了。
#20 by 左岸读书 on 一月 6, 2010 - 7:10 下午
Quote
这下,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21 by 郑永 on 三月 14, 2010 - 10:00 下午
Quote
如果说是许可证的问题,那么他们就承认那些人无法保管好自己拍的电影。如果是为了未来的升级,还需要这样被唾骂吗?
#22 by Roger Wang on 五月 12, 2010 - 4:45 下午
Quote
P2P的最核心是:它是自由的。它几乎没法被有效的限制。所以P2P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会有更加繁荣的可能。也许Wikileaks会搬到P2P上面。
#23 by moreylee on 五月 20, 2010 - 8:02 下午
Quote
同意hfantasy,其他都不谈,技术上封p2p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使是磁力链,都可以照封不误。可是我觉得p2p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技术。服务器那种模式确实不好,P2P更符合互联网的精神。服务器那种还是电视台的感觉,大家都去看,我以前设想过P2P的一些应用,到现在也还没有实现,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可惜我无意搞这个项目,不然应该是个不错的项目。
#24 by moreylee on 五月 20, 2010 - 8:04 下午
Quote
同人兄感染了美国人的坏毛病了,凡事只求大概,不求甚解。就洋洋洒洒了。
#25 by 空调 on 五月 28, 2010 - 3:30 下午
Quote
第一次知道AVI是视频格式,第一次听人说rmvb比AVI落后,第一次听说EMULE凭借的是VERYCD。怎么说呢,博主的社论很独到,某些技术细节实非博主所长,一句话,学错专业了。
#26 by zhouluge on 四月 19, 2014 - 9:29 下午
Quote
看来pt果然更加小众。。。殊不知,chd,hdw(hdc),ttg上面高清还差不多,打着超高清800M rmvb旗号电影,质量能有多高?
#27 by 若大头 on 二月 4, 2015 - 1:10 下午
Quote
就好像地牢里的奴隶哭喊着要出去,你却在一边自以为清醒地说风凉话:你叫什么叫,地牢也没你想的那么不好嘛,外面的世界也不怎么样啊,你这么情绪化干嘛?
你既然这么傲慢,那你就不要怪别人厌恶你了。
#28 by somebody on 九月 17, 2017 - 8:47 下午
Quote
前几天qq旋风停运了。
国内最重要的p2p端就是迅雷和qq旋风,这绝不是无利可图的,停运只能是政策原因。
p2p也绝不是无法封锁的,除了从协议层面去封锁,还能直接封锁tracker服务器,让dht只能搜到邻近的几个peer,但是完全无法共享资源。这很容易就能做到。
不远的将来,全面封网指日可待。所有的bt,magnet等都无法使用。所有的proxy也无法使用,对于ip在国外的服务器,只通过白名单的方式选择性开放一批,其它全部封锁,这是可以想见的
#29 by 绯苍霜 on 十月 29, 2017 - 8:54 下午
Quote
这篇文章2009年发表,如今8年过去,VeryCD确实半死不活,P2P也还有人用(但主要是上传到网盘离线),RMVB基本被淘汰,视频点播确实成为了主流,更多的人愿意花钱直接在手机上看剧。不知道前面回复的那些朋友脸现在肿不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