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班要走一段差不多10英里的准高速路。在这种限速55又没有坡度的路上,开得快不快跟汽车的好坏没什么关系,完全取决于开车者的进取心。我有时候就很进取,识别前方每一辆开得慢的车,想方设法超过他们。但是这条路有五个交通灯。我经常左冲右突好不容易取得领先之后正好遇到红灯,眼睁睁地看着一辆慢车悠闲地跟上来停在我旁边。
只要路足够长,开得快当然有快的好处,你可能被这个灯拦下,但是也可能因为开得快而正好赶上躲过下一个灯。
可是如果车与车之间是一个比赛的关系,需要排名次的话,交通灯就是限制竞争。虽然快还是有快的好处,但交通灯肯定是对开得慢的人有利。这是因为如果完全没有交通灯,快车肯定能确保第一;而有了红灯就等于给慢车在中途再一次获得平等地位的机会。慢车一定特别希望赛道上布满红灯,最好每100米就停一次,大家几乎一起冲过终点,完全靠算不可分辩的小分乱中取胜。
从快车角度看,是红灯制约了快车能力的发挥;从慢车角度看,是红灯使慢车获得了跟快车共同前进的资格。本来,每辆车的快慢不同,车流速度分布是连续的 — 而交通灯则把车流分组,每一组集中起来一起出发。
今天早上跟一辆慢车一起等红灯的时候,我突然想到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事情也有这种“交通灯效应”。比如说学校教育。
自动化,工业化,生产线般的学校教育,对学习一般的人最有利。
如果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600分,其中有的人是以680分考上的,有的人是以正好600分考上的,这所大学其实是为这位600分的学生量身定做的。680分的人早到了,但是赶上了红灯。
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每一个人有一个单独的老师,完全根据这个人的情况指定教学方案,实行彻底的因材施教。比如古代有钱人请私塾就是如此。我们看武打书里拜师学艺都是一个师父只教一个徒弟,而主角则更是好几个师父教一个徒弟。只有全真教是一个师父教七个徒弟,到徒孙更是密密麻麻,每次一大帮人一起训练,把武术变成了广播操。
Outliers 这本书讲了一个现在已经广为人知的观点。假定入学年龄按九月一日划线,那么同一个班级里八月份出生的孩子实际上比九月份的孩子整整小了一年,可是他们却要一起上课。年龄大的孩子早早获得更多的自信,这种自信会一直持续到他们的大学入学成绩高10%的可观测效应。在体育中这种效应就更明显。
50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同一门课,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每个人的程度可能非常不同,你猜老师会按照谁的程度授课呢?大多数情况下是中等偏下的程度。如果是一个模范班级,这些中等学生会非常积极地记录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生怕错过考试的重点。于此同时,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都在看课外书。
对这种大课的描写,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灵台方寸山萨提祖师不是中学老师,他是讲课高手,可以兼顾各种程度学生的需求,这就至少要具备教授水平,以至于孙悟空听得是手舞足蹈。
祖师一看终于有一个真能听懂我讲课的了,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孙悟空一派天真模样,像个最听话的好学生一样说“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结果祖师介绍了术字门,流字门,静字门,动字门,都是修道者的流行科目。这时候注意!如果是一般学生,这时候一定要问“考试考什么”,或者“当前经济形势下学什么容易找工作”,或者“大多数人学什么”。可是孙悟空却都不想学。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座中那些想拿个名校毕业证早点出去找工作的同学,这时候看孙悟空是多么不懂事啊。
但孙悟空坚决以“自己想学什么”为核心。最后是这个有理想的人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大课和统一考试会把学生变得随波逐流。
不但如此,如果你看一个电影,尽管你对电影有自己的口味,但你不得不跟几百万人看同样的电影,而不会给你定制一个电影。
但是这种局面正在被改观。据说,在1994年,全美国市场上总共有50万种不同的消费类商品在卖,而现在,也就16年之后,仅仅一个亚马逊上就有240万种商品!
这个 big picture 是人们的选择正在以暴涨的形式增加。大学个数在变多,学生在被细分,这等于交通灯在减少。电影的类型也在增加,比如说恐怖电影进一步分为僵尸类,心理类等等。
人们将越来越追求一些小众的东西。几年前有一本书,《小趋势》(Microtrend),基本意思是说现在的一个大趋势就是出现了很多很多小趋势。只要几亿人口中有区区一百万人干一件事,就足以构成一个小趋势,而这一百万人的市场就足够大,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足以左右选举。比如克林顿竞选的时候就成功的利用了“足球母亲”这个小群体。
最好的大学都在给学生提供更多可选的课程,哪怕只有几个学生也值得开一门课。学校教育将从流水线生产重新向一对一的师徒式回归。只有用这种办法,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能走多快就走多快,而不必跟别人一起等红灯。
—-
最近很长时间没更新,已经有人催我了。我其实并没闲着,业余正在干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现在感到写正经文章越来越麻烦,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才敢动笔,还是像今天这篇写写随笔比较轻松。
#1 by Circles on 七月 24, 2010 - 1:04 下午
Quote
灯太多
#2 by 被讥笑为科学主义者的人 on 七月 24, 2010 - 4:18 下午
Quote
孙悟空挑选学什么的要求非常高,那个过程让我久久不忘。
有趣的是他学成之后,同学的评论是有这个本事可以当个送信的,到处都可以混饭吃。
#3 by 同人于野 on 七月 28, 2010 - 2:44 上午
Quote
我对这个也是印象很深,孙悟空的这些同学实在是不行啊。
#4 by 乐乐 on 七月 22, 2011 - 5:20 下午
Quote
这个不对啊, 吴闲云的博客里讲过,悟空事实上一辈子就做只做成了一个事:帮如来把经书传到东土.这些同学,可真是有个先见之明啊.(跟文章无关啊,跑一下题.)
#5 by QQending on 七月 24, 2010 - 4:47 下午
Quote
中国人太多,老师不够。所以最好的学生还是要靠互联网定制自己要学的东西。
#6 by 同人于野 on 七月 28, 2010 - 2:46 上午
Quote
互联网,比如听耶鲁课程之类,的问题在于缺乏老师给学生的即时反馈。
Pingback: Tweets that mention 交通灯,学校教育与小趋势 « 学而时嘻之 -- Topsy.com
#7 by 山 on 七月 24, 2010 - 6:13 下午
Quote
这就是典型的崇尚精英阶层社会结构的人士看法。美国化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影响真的越来越深。中国式的教育结果是一大批70分的可以用的材料。美国式的教育结果是一小撮90分的天才和绝大部分40分的庸才。
#8 by linxi on 七月 24, 2010 - 8:22 下午
Quote
因为中国人多?
#9 by 同人于野 on 七月 28, 2010 - 2:45 上午
Quote
过去三十年也许可以,未来中国要搞产业升级,要避免拉美化,只培养70分的人就不行了。
Pingback: 吐泡泡的小鱼 » 【小鱼吐泡】2010.7.24
#10 by linxi on 七月 24, 2010 - 8:01 下午
Quote
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老师。
#11 by 项老师 on 七月 24, 2010 - 9:18 下午
Quote
唉。只不过让聪明人走快些,他们走到前头,又多半比群众痛苦。你觉得呢。
#12 by 小人国 on 七月 24, 2010 - 11:13 下午
Quote
对于个体而言,资源的获得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资源总量(动态),资源的分配方式(制度,传统等),个体差异(天赋,后天选择,努力等)。而对于整体而言,资源和资源相关的只是整体的存在,延续与发展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13 by 同人死忠 on 七月 24, 2010 - 11:26 下午
Quote
这个有趣的项目,同人兄不方便透露一下?
#14 by 同人于野 on 七月 28, 2010 - 2:46 上午
Quote
现在还不能说:)
#15 by 风中行者 on 七月 25, 2010 - 10:12 上午
Quote
每次看同人兄写的东西都很有启发,我也看西游记好多次怎么就看不到其中所含实质呢。。
#16 by 66xs on 七月 25, 2010 - 11:20 上午
Quote
创造第一高楼
#17 by sonic on 七月 25, 2010 - 2:20 下午
Quote
要把大学教育虚拟化,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跨学校选课,这样小众课程就能有足够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同一课程的激励竞争也能促使教育水平提高。这样的场景与师父带徒弟还有距离,但能在成本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教育的多样性和效率。现在的OPEN COURSE之类的就是一个开端吧,关键还是技术的进步,如果能做到高度交互性和沉浸式体验的网络教学,大学形式必将改变。
Pingback: [ZT]交通灯,学校教育与小趋势 | Jimey’s Life && Jimey’s World
#18 by AA on 七月 25, 2010 - 8:14 下午
Quote
连随笔都很有见地,可见你的思想活跃程度让人折服.你这是一个博学之才啊!!!!!
#19 by linecong on 七月 27, 2010 - 10:34 上午
Quote
交通灯的作用还是比较复杂的,对于处理临界点的两个对象来说,交通灯可能使他们的差距拉大。比如一个考650上了清华,一个考649落榜去了二流学校,加以马太效应,若干年后前者更可能比后者成功,虽然刚开始他们差距并不大。
我认为交通灯更大的作用可能在于使先发者相对于后发者的优势变小,在两者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比如一个公司先研发某个产品,研发两年后遇到技术瓶颈一直停滞不前;而另一个公司落后一年才开始,虽然它并不比前者能力更强,但由于交通灯的作用使他能够追上前者。而如果两者能力相差较大,能力强的总会甩开能力弱的,交通灯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
很赞同人兄清晰透彻的思考,以及流畅的文笔。感觉同人兄写一些轻松的随笔能够写得更好,看同人兄以前的老文章,觉得非常有意思,那时候评论者廖廖,可能是订阅者还不多;希望同人兄的自由思考不要被读者影响:)
#20 by Oracle K on 七月 27, 2010 - 11:25 上午
Quote
所以,能力强的去了二流学校,很可能保不住211;能力差的求安稳,去了985,很可能是“五大名校”。所以,有时间研究一下中国高考,可以出本畅销书。对于考生分数高的出奇和分数高的人数过多,题过于简单,也是一个原因。
#21 by 同人于野 on 七月 28, 2010 - 2:50 上午
Quote
多谢鼓励:)
#22 by Oracle K on 七月 27, 2010 - 11:17 上午
Quote
以高考题为例,难度太低,造成考试作为区分工具而失灵。考试题难了,大多数人叫骂;考试题简单了,一小撮人无奈。可是,高考作为红灯,帮助了芸芸众生,却消灭了无数的高手;至于中国大学的考试,就更是大学生们心知肚明了。当我们面对白开水一样的高考题时,没有大脑的波澜壮阔,就像是流水线上的组装工人,仅仅是按照规则完成一项机械性操作,竞争的标准不是才智,而是耐得住无聊的能力。
#23 by titan on 七月 27, 2010 - 2:06 下午
Quote
我想高考敢这么搞是因为大学学位不够,而考生多得吓人。那些耐力不够的,反体制的,甚至发挥不好的人,高考制度即使完全不考虑也能招到足够的好学生。打个比方,耐力不够,反体制,发挥不好的全国有1000个,高考就从别的地方找1000个学生,而不是花资源(还有腐败的可能)去辨别这1000个学生的缺陷是不是可以忍受的。
#24 by 同人于野 on 七月 28, 2010 - 2:49 上午
Quote
在高考之外采用数学竞赛之类的办法录取一批人才,就是当前中国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真正的优秀人才只需要少数就可以,完全可以在体制之外单独搞,避免对体制动大手术。当然中国的高考题实在是太差了,根本不是在培养人。
#25 by Chandler on 七月 28, 2010 - 3:14 下午
Quote
考题差是一个方面,还有改卷人草菅人命。
不是说计件批卷不好,只是在十几秒的时间内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的事实在是太过惊悚了。
#26 by 甜品培训 on 七月 29, 2010 - 10:55 上午
Quote
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人才
#27 by no on 七月 29, 2010 - 3:57 下午
Quote
小学的时候不懂也没人指点,以为自己很聪明,听完课不复习总是能拿高分数。现在发现,浪费了好多时间。有了互联网以后,我拼命地吸收知识,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国家的教育真的很重要,蒙蔽小孩子是可悲。因为一旦形成了某些习惯,需要纠正是很困难的。如那种盲目的忠君思想,连“有个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趣味十足的句子都不知道出自哪本书就喊着要加入组织。跟基地人肉炸弹的训练过程是多么的类似啊。
#28 by sqybi on 七月 30, 2010 - 11:15 下午
Quote
赞。。交通灯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不过还真没想到这个层面。。
#29 by chalet on 八月 5, 2010 - 11:02 上午
Quote
加一个入学年龄和体育的例子 跟小趋势关系不大
我八月生人,早读书。体育从入校第一天起就是全班倒数,相当打击,故逃避之;如此体育烂到高中。直到大学才发现其实自个儿压根不是四体不勤的人。
可惜啊,当我终于凭一己之力意识到体育烂的原委的时候,已经错过提升身体素质的黄金期了…
#30 by Brian on 十二月 24, 2010 - 4:46 下午
Quote
文章表达的意思懂了,写的不错。但开头那个交通灯的问题钻下牛角尖。
把某车每次遇到红绿灯时候等待的时间X当做随机变量,分布于[0~n] ,n为最大等待时间,应该是个均匀分布。算期望的话不管什么车在红绿灯处浪费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期望。
那么快车和慢车的差别只不过在无灯情况下通过的总时间t1和t2上分别加上这个期望e。 并不存在对慢车有利。理论的角度说无论交通灯设置与否,最后胜利的永远是快车。
另外,个人更赞成小班教学。虽然1对1的教育也许更能贯彻因材施教,但是一群人在一起的交流和竞争是正的效用。或者说,我觉得教育效果的班级规模函数是一个凸型曲线。
Pingback: 红绿灯,上海火灾与违法分包 « Structure Zealot
#31 by chengui on 四月 29, 2011 - 11:47 上午
Quote
看楼主的文章,回味无穷!希望楼主能够坚持写下去!你的文章也属于小众文章,但是带给小众的冲击是巨大的!
#32 by 六翼拉菲尔 on 五月 10, 2011 - 6:23 下午
Quote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见贤思齐焉。
#33 by dangxueerli on 五月 9, 2015 - 11:02 上午
Quote
开快车,然后在红灯前等,挺难过的。于是很多人就不想开快了。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要让孩子提前学更多的知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