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一本书,The Post-American World。感觉写的不太好。我之所以想起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偶然看到了下面这张照片:
很可能不少人跟我一样被奥巴马影响,此书在社区图书馆一直有人排着队等。亚马逊的评价不低,平均四个星。作者 Fareed Zakaria,本质上是一个记者。
我们想要了解天下大势,一般通过四个渠道:
– 最快最直接的办法,一个是听亲朋好友介绍亲身经历,一个是上论坛博客看业余选手人肉搜索,或者民间政治家写的策论。民间策论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只有民间策论才敢于直接谈打台湾的渡海战术,今天看到一篇甚至研究怎么突袭新德里。
– 其次是报纸,或者报纸的网站。特点是比民间知识慢不了多少,但是信息绝对靠谱。
– 其次是杂志。最快的杂志也要每周一期,相对较慢。
– 最后是书。一个事情一旦进了书,就是历史而不是新闻了。
上面的次序是追求快。如果追求的是思想,那么就必须倒过来。报纸的重点是报道一件事,或者一些事,或者一些事的趋势。杂志要深沉一些,时代周刊特别喜欢”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类的话题。比如最新一期封面谈论的是马克吐温。
但不管杂志和报纸的文章多么有道理,记者永远都是记者。记者的特点,第一,是长于一”事”一议,而短于全局思维。第二,记者主要报道别人的思想,而没有多少自己的思想。记者,主要是写一些时效性比较强的东西,报纸杂志开个专栏最好。写书,那是学者的事情。
但是有的记者也写书。
记者写书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就是 Thomas Friedman 那本《世界是平的》了。你见多识广,采访了很多风头浪尖的人物,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一个新趋势,你看到并且总结出来,这就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
诸葛亮也许关注月旦评,但记者永远也成不了诸葛亮。黄健翔李承鹏再能骂国足,也当不了国足教练。松鼠科学会再会写科普,也发不了正经论文。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如果你追求广度,你就无法追求深度。一个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真正的创见,需要极其严格的专业训练和人生经历,这是记者们做不到的。
具体到这本书,作者注意到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注意到了战争和恐怖主义相对经济增长的大趋势来说微不足道,注意到了中国和印度崛起的模式。但是这些都是 老生常谈。只有整天看电视的家庭妇女才真以为这个世界水深火热。而邓 小平早在30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冷战结束了,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了。
美国人写书(此书作者是印度裔),一般都有大量的数字和参考文献,包括对学者言论的引用等等,此书也一样。问题是对于经常看此类书籍的读者来说,这些材 料毫无新意。此书作者跟我的印象完全是在重复包括 Friedman 这样的记者同行在内的其他人的话。『the rise of the rest』, 跟『the world is flat』,有什么本质区别?同样是谈中国崛起,同样是拿郑和下西洋说事儿,此书跟《中国震撼世界》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一本真正的好书,思想一定要够酷够狠,得让人看完感觉自己的思想被改变了才是上品。记者也能写出够狠够酷的书来,要点是你采访你选材料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不能过分追求全面性。滴水不漏没意思,也没意义。
其实就算写物理学术论文也一样。有的文章写的很长,面面俱到,你都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好的论文一定要”主观”。科学是客观的,但具体到你为什么非得写这篇文章不可,其动机一定是主观的。
你真有,或者你真的获知了,什么重大的新思想么?没有就别写书。
#1 by Istari on 三月 8, 2010 - 5:33 下午
Quote
Hi.
花了点时间看你的Blog。有些我很赞同,或者觉得似是而非,但却又觉得讲不出哪里和你意见不同,也许自己的积累还很浅薄的缘故吧。不过这篇我觉得不是很赞同,所以写个回复。
我觉得威廉·夏依勒写的《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本书很符合你写的记者写书这类范畴。首先,他是个记者,其次,他基本是述而不议,议论的也仅仅是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简单看法,比如对苏俄的看法等等。然而,《第三帝国的兴亡》这部分依然能够让读者看完后,深深地思索为什么如希特勒这样的天才,能够上台,操弄民意和国际关系,并掀起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人类浩劫(仅指欧洲地区)。同样,也会让人很深入的去思索,为什么体制(宪政)最完备的魏冯共和国,会产生出第三帝国这样的怪胎?是否说,制度好就一切都好?林达系列丛书的主旨思想,到底是对的吗?
《第三帝国的兴亡》这本书,夏依勒基本上没有什么很新的的思想,具体从这段历史中获知了什么也难讲。他本人似乎也没有很好的专业历史培养,人生经历也就是在战前德国呆过数年。但总体来说,依然是最好的针对欧洲地区的二战史。
不过写到最后,赫然发现,你说的可能是指那些针对未来如何的书,而我说的,可能是针对之前如何的书,有那么些微妙的差异。这又符合你曾说过的:写东西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佩服你:)
#2 by 同人于野 on 三月 11, 2010 - 12:55 上午
Quote
《第三帝国的兴亡》我没看过不好评论。不过我的确承认有很多记者能写出很好的书来,记者是个令人尊敬的职业。我这篇文章当时写的有点气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