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讲到通天河这一段,说有一只老鼋,帮师徒四人过河之后有一个请求,希望唐僧能问问佛祖,他还能活多少年。我有很多问题想问佛祖,但也许到了一定年龄之后,还能活多少年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想问佛祖的最重要问题了。
据最新统计,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3岁。现在有一个50岁的人,请问他平均还能活多少年?注意答案不是23年,否则的话如果80岁的人岂不是平均还能活 -7年。“平均预期寿命”是用社会上所有人的寿命算出来的,其中包括很年轻就死掉了的那些人。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功活到50岁,那么他的预期寿命必须考虑“已经活到了50岁”这个条件。实际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低,主要是由婴儿死亡率较高造成的。比如 1994年孟加拉女性的出生平均预期寿命为58岁,但如果一名孟加拉女性能生存到 1岁,她将有望活到62岁。
杨振宁就不用问佛祖。他知道一个非常科学的,能告诉自己还能活多少年的办法。2008年的时候,杨振宁告诉记者:
我查了一下统计,了解82岁的人平均可以 再活六年。六年是个平均值,这表示有人一年就不在了,有人可以多活10年。我和翁帆已经结婚四年,情况还很好。我又查了一下统计,一个86岁的人,平均还 可以活五年,我能活到90多岁的可能性相当大。
最近杨振宁又告诉记者:
查了资料,了解美国88岁的男人,一般可以再活五年。他说:“我会比他们活得更久,因为现在88岁的男人很多都在生病,我却一点病也没有。到我‘茶岁’的时候,翁帆还很年轻,再过20年,翁帆54岁,还是风韵犹存。
他查的这个统计肯定是美国政府的 social security 部门公布的 life table。 这个表分男女给出了各个年龄者的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从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男子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4.8 岁,但如果一个人已经活到82岁,那么他可以平均再活6.7年;如果他能成功活到86岁,那么他平均还可以再活5.0年;如果他进一步能够成功活到88岁,那么他平均还可以再活4.3年。这些数字跟杨振宁说的基本一致。
这个表示怎么算出来的呢?过程可能稍微有一点复杂,但最基本的思想是,我们只需要知道各个年龄段的死亡率 — 这个概率是最好统计的,直接记录死亡者年龄就可以了。美国政府这个网站解释了计算方法,其实这个方法是标准化的,大家都是这么算:首先我们假设总共有10万人,有了各年龄段的死亡概率,我们就可以计算有多少人能成功活到1 岁。然后我们可以用1岁这个年龄段的死亡概率来计算其中有多少人能成功活到2岁,以此类推。有了这个各个年龄段有多少活人的数据,计算一个特定年龄的平均预期寿命就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值问题。
根据这个统计,今年88岁多的杨振宁平均可以活到93岁。如果他成功活到93岁,那么他平均还可以再多活3年,达到96岁。如果他成功活到96岁,那么他平均还可以再多活2.4年,达到98岁。只要他再次成功活到98岁,那么他平均还可以再多活2年,轻松突破100岁。可见长寿这个项目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每次到考到剩下的人中的全班平均分,时间长了必然是出类拔萃。
平均预期寿命之外,这些数据还可以告诉我们杨振宁活到108岁的具体概率。我们从表中看到,10万男人中到88岁还活着的一共有 19,931 个,而到108岁则只剩下4人,也就是他有万分之二的胜率。考虑到一个人活到88岁的概率高达20%,杨振宁先生未来20 年的奋斗难度比前88年要高1000倍。但这个难度显然被高估了,根据本人的”优良基因”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医疗待遇,杨振宁应该参考国家领导人的 life table。
年龄是个好消息。
#1 by 同人死忠 on 三月 14, 2010 - 7:35 下午
Quote
同人兄怎么看待杨振宁这个人的?
#2 by linecong on 三月 14, 2010 - 8:16 下午
Quote
博主谈起统计问题明显得心应心多了:)
#3 by zyvalue on 三月 14, 2010 - 11:32 下午
Quote
Type your comment here
这个问题,问的好。和杨教授都是同行,请问你如何看待杨振宁的成就?有人说他对phy的贡献甚至超过爱因斯坦,值得获第二次诺贝尔奖
#4 by rarew on 三月 15, 2010 - 4:54 上午
Quote
杨获得第二次诺贝尔奖是可能的。贡献超过爱因斯坦是瞎扯的。
#5 by y on 三月 15, 2010 - 9:37 下午
Quote
我不知道杨先生能不能进top10(对理论物理学贡献),大家怎么看?
#6 by WANGJIARONG on 三月 15, 2010 - 11:11 下午
Quote
订阅了你的博客,一直关注你的文章,感谢。
#7 by 同人于野 on 三月 16, 2010 - 4:11 上午
Quote
不必客气多谢关注。
#8 by 同人于野 on 三月 16, 2010 - 4:10 上午
Quote
给科学家排座次没什么太大意思。要说杨振宁超过爱因斯坦显然太过了,但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绝对是相当高级的。对于杨本人我也很佩服。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心情很低落,那可能是我对物理学情绪最低落的一天。我跑到图书馆去偶然看到一本杨振宁的《读书教学四十年》,是一本演讲集,看完之后感到信心倍增。我感到他在这本书里讲的思想非常酷,直截了当的说什么不行的东西就是不行(比如说哲学就是一个不行的学问)。所以杨振宁是我的英雄。有些英雄退出江湖之后整天陪老婆,我对此表示理解。
#9 by chengzhi on 三月 16, 2010 - 8:24 上午
Quote
先谢谢你的文章。然后我去找找看杨是怎么说哲学不行的。
“北京共识”还在看,刚看了个序,中英对照着看的,应该说译者的中文水平很有问题。
27岁了,学的哲学,没学到什么东西,这辈子估计是不会去学物理了。
#10 by chengzhi on 三月 16, 2010 - 9:08 上午
Quote
我想把我上面的留言删掉,不想说些废话耽误博主的时间。但是好像删不掉。
打搅博主了。
#11 by 同人于野 on 三月 17, 2010 - 12:54 上午
Quote
我理解杨振宁主要意思是说做物理的人不应该试图去用哲学来指导物理。纯哲学我不懂,但我非常佩服象你这样真把哲学当做专业的人。
#12 by chengzhi on 三月 17, 2010 - 6:58 上午
Quote
在国内大学时,有很多科技哲学的课,当然我什么课都不去听。到了巴黎大学后,我想试着认真听下科技哲学,可惜听不懂,因为我的法语太差了,但我还是跟身边的一位同学说这对科学家有什么用呢(根据我自己上大学前对数理化学习的体验)。
哲学有些概念还是很有意思的,每个学期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课都讨论某一个主题,像:明智(sageness),直觉(intuition,根据我上课的理解好像不是直觉的意思)。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高中开始思考起自由,但从来对民主不感兴趣(因为大多数人是那么地愚蠢)。但是在08年3月西藏发生事情后,我觉得必须了解民主这个概念,我一学哲学的不懂民主太说不过去了。(经过了解之后,发现民主只不过就是个投票,但被追加了太多的东西。)从那以后开始关心政治,开始看些政治(也就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书籍,以前标榜不喜欢政治。4月份,火炬到巴黎之后,我就不再去学校上学了,既因为对一些东西失望,同时在学校的5个学期中,有3个学期学校基本是关门的(学生罢课,抗议大学改革,我看根本原因是法国整个社会在走下坡路);也因为我开始创业,要为成立公司做准备。
现在创业失败,下个月回国找工作去。
可以说,我是认同哲学是没有用的,或者说以前的哲学是没有用的。
#13 by hao on 三月 17, 2010 - 12:45 下午
Quote
c老师讲讲创业经验吗?
#14 by 同人于野 on 三月 22, 2010 - 2:04 下午
Quote
我理解纯哲学能促使人思考。这种思考可能不会使人获得任何有用的能力。但我猜测以前学哲学然后又不学了的人最后会很厉害。
Pingback: SAYTHINK - 碎碎念
#15 by CQ on 四月 10, 2010 - 12:33 下午
Quote
很赞,博主思路很清晰
#16 by heemao on 四月 25, 2010 - 6:11 下午
Quote
楼主分析的真NB。深入浅出。
#17 by Cai on 五月 10, 2010 - 1:55 下午
Quote
这个算精算啦,生命表基础
#18 by simon on 九月 23, 2010 - 10:30 下午
Quote
杨振宁对物理学有较大贡献,但是他的人品我不太欣赏,太精了,等到年老无法进行研究了就回国,利用名望在我们大学里享受我们的善良。
#19 by stone on 十二月 16, 2010 - 9:45 下午
Quote
很不错,杨教授这两年感觉没怎么做演讲。应该加强身体锻炼
#20 by zl on 四月 5, 2011 - 10:58 上午
Quote
可见长寿这个项目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每次到考到剩下的人中的全班平均分,时间长了必然是出类拔萃。
—-这个观点很赞,我身边有个学习上这样的例子,成绩从来没有十分优秀过,但一直是中上游,长此以往,他“竟然”也实现了以前从不敢想象的目标。
#21 by manfeyn on 六月 22, 2011 - 6:36 下午
Quote
条件概率么
#22 by 包包 on 五月 31, 2012 - 9:56 上午
Quote
確實是這樣的~我家族的人都很長壽~所以我也是一直仗著自己有長壽基因整天晚睡大口吃肉喝可樂不運動進行所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據老家的說法·4年一個關口~就是說如果你過了80歲還在~80歲的時候沒有過身~那麼活到84歲的幾率很大·然後84歲又讓你過了~那麼~~順利活到88歲的幾率也很大~下一個關口就是92~以此類推~這是經驗主義了~主要是我父親那邊都可以順利活到90多歲以上~也有100多的~~所以經驗主義符合了這個統計學的概率~~~
#23 by 眼镜熊 on 九月 26, 2012 - 9:28 上午
Quote
那个平均分的说法很好,不过需要加上累加条件。
比如第一次得50分,下一次就不是还得50分,而是剩下的50分的一半,总计75分,这样就收敛于100分。可惜现实不会允许你这么做的。
#24 by 马力伟 on 十月 12, 2013 - 6:28 下午
Quote
大学里学过一点信息统计的知识,都忘光了,不过有一句话记得很清楚,因为这句话其实和统计概率的宗旨不同,那就是:
无论概率多么低,一旦发生了,就是100%。
就算杨振宁有99.999%的几率活到98岁,但,说不定明天就走到生命尽头。而在那一刻,他就100%活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