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李政道每天都要算点东西锻炼身体,如果实在没什么可算的,他就算两个积分。算积分是一个手艺。然而十几年前随着 Mathematica 流行于大学校园,我们发现原来计算机也会算积分。
好吧,人不应该以会算积分为荣。可是人终归比计算机聪明,这总没错吧?机器能接管积分还 能接管艺术么?至少在艺术领域,应该永远是以人为主 — 比如六小龄童肯定就是这么想的。1996年,六小龄童参演国产大片《大闹天宫》,试了几场戏之后就退出不演了。因为他认为吊着钢丝背对一片空白的幕布做各 种假装的动作不是一个艺术家该做的事情,他“感觉自己似乎已成为电脑的工具和傀儡”。今年《阿凡达》出来以后,六小龄童宣布要拍3D版《美猴王》,不知道他是否做好了当工具和傀儡的准备。
人与机器可能有了一种新关系:平等合作的关系。在计算机越来越便宜的大趋势下,电脑特技的成本却越来越 高,占电影的预算比例越来越大,而传统明星的重要性则在下降。《阿凡达》和《变形金刚》这类特效电影中的演员都不是一线明星,他们的片酬跟特效成本相比几 乎可以忽略不计。施瓦辛格甚至不必出演,《终结者4》就可以用电脑合成的形象让他现身。
不仅仅是视觉效果。计算机可以修正演员演得不好的 表情或者说得不好的台词。更有甚者,计算机可以确保歌手不跑调。去年时代周刊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现在所有职业歌手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 Auto-Tune 这个插件纠正自己的音调。过去歌手可能要在录音棚里反复录上几十遍,而现在哪怕是业余选手自己在家也能唱一遍之后马上用软件修好。最近曾轶可出个新专辑, 有人感叹道,用了 Auto-Tune,“再绵羊也能给你调准”。
计算机把歌手从不走调的艰苦训练中解放出来,歌迷的心情就复杂了。歌曲到底是歌手的艺术还是计算机的艺术?也许几年之内计算机就可以使用邓丽君的声音录制全新的歌曲,或者是否直接听电脑合成的歌曲更好?甚至是否在未来,演员这个职业将会消失,因为所有电影都本质上是电脑合成的动画片?
自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输给计算机“深蓝”以来,大多数人在国际象棋这个项目上就算服了计算机了。今天花50美元就能买到一个让家用电脑可以战胜国际特级大师的软件。然而人类并没有放弃象棋。这些程序的存在不但让普通小 孩子也有机会跟大师对弈从而培养了更多少年天才,而且极大的影响了专业棋手的训练,让棋手的下法淡化传统套路,越来越像计算机。
人们开始尝试一种新的象棋下法:让人和计算机组队联合比赛。聂卫平肯定喜欢这个玩法,因为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棋手不必在比赛一开始就陷入定式的计算之中,更重要的 是坚决杜绝了昏招的出现。2005年,Playchess.com 网站举办了一次“自由式”在线国际象棋比赛,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跟计算机组队参赛。在高额奖金的吸引下,好几组国际特级大师跟超级计算机联合组队。最初 的比赛结果似乎证明还是人厉害:超强棋手和不太强的计算机组成的队伍要胜过那些拥有超强的计算机和一般棋手的队伍。然而比赛的最终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 料,不是最强的棋手加最强的计算机,而是两个业余选手使用三台普通的电脑取得了冠军!
他们的秘密在于知道怎么更好地调教和帮助计算机看得 更远。计算机不再是人类的秘书,而是一个有无限潜能的猛兽,取胜的关键在于你会不会使。最好的动画片并不仅仅是一帮技术人员和美工的作品,功夫熊猫的背后 是一位真正的演员在做出表情动作。为拍《阿凡达》,卡梅隆专门带演员去夏威夷体验丛林环境,以便让他们在演播室一根草都没有的情况下仍能逼真地表现出在草 丛中走路的感觉。对着空气挥舞一根不存在的金箍棒不但不愚蠢,而且也是一门手艺。
(应范致行主编邀请,我从5月1日开始在《新知客》杂志写专栏。这篇原本是给6月1日这期的,但写完发现卡斯帕罗夫在《纽约书评》写的国际象棋故事已经被陈晓民在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用过,只好发博客了。)
#1 by 孙尉翔 on 四月 13, 2010 - 1:20 上午
Quote
呵呵,幸会幸会。我是《新知客》专栏之一(估计也频临被踢跑边缘了)。
#2 by 孙尉翔 on 四月 13, 2010 - 1:21 上午
Quote
PS,专栏篇幅能允许这么长么?我看上限好像就800字……郁闷。
#3 by 同人于野 on 四月 13, 2010 - 2:15 上午
Quote
那咱们就是同事了啊!给我1500字,要求写有新闻特点的评论文章。我还在学习演练之中,以后多交流!
#4 by broken pipe on 四月 13, 2010 - 10:23 上午
Quote
新知客……博主您可能有所不知
但不管怎么说,支持博主!
#5 by Chassidy on 七月 9, 2011 - 9:31 下午
Quote
Unebileavlbe how well-written and informative this was.
#6 by blackcloak on 四月 13, 2010 - 1:06 下午
Quote
呵呵,现在光我在iPod touch上装的小软件都可以顺畅的解多元方程和求导算积分了。
#7 by rosepink on 四月 13, 2010 - 2:06 下午
Quote
好货就是有人买啊,lz的文章很精彩,加油
#8 by LandauLD on 四月 13, 2010 - 2:08 下午
Quote
仰慕博主已久,希望亮明真身
#9 by 被讥笑为科学主义者的人 on 四月 13, 2010 - 4:28 下午
Quote
有趣的《人与机器的新关系》,反科学主义者更要痛心疾首了。
在别处发表的文章,在发表后也可以在博客上转载。
#10 by Venus on 四月 13, 2010 - 5:41 下午
Quote
文章结论是 计算机 仍然是人类的工具而已,离不开人。新关系是相对于什么来说?老关系是什么观点?
想象一拿杯子这个动作,为什么我瞬间就知道我的左手应该水平和垂直移动的距离,以及施加在杯子上的力量,即不太小而拿不起杯子,也不太大以至于将杯子抛到空中?
#11 by minge on 四月 17, 2010 - 2:47 下午
Quote
博主提到的这些电影并没有代表性。真正经典的电影仍然依靠的是人的表演。比如十二怒汉,教父。
歌曲到底是歌手的艺术还是计算机的艺术?
其实是歌词和伴奏的艺术。
#12 by vieplivee on 四月 22, 2010 - 7:44 上午
Quote
唉,我只能算是个伪计算机技术热爱者,黑白经典电影追随者,以及粗通围棋规则的围棋爱好者──象棋和围棋这两个游戏同属“明面游戏”,也就是说自己和对方都能看清楚一切已经发生过的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可是围棋的变化多象棋实在太多了!等到有一天,有人弄出程序来战胜围棋国手,那必定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革命。
#13 by Steve Yu on 四月 26, 2010 - 12:26 下午
Quote
我是学信息系统的, 一次上课过程中讨论到 到底是technology drive people还是反之people drive tech,
其实我觉得分两层看,对于底层人群是technology drive people, 比如新的IPAD出来,大家可能因为用它都会改变一些习惯或者养成新的习惯,
而对于开发者或者设计者来说,还是people drive technology, 目前来说机器创新的灵感还是来自于人类的需求或者说人类的创造,总结成一个模型就是
Public — Tech — Developer
个人愚见,抛砖引玉 XD
#14 by 同人于野 on 五月 2, 2010 - 4:59 下午
Quote
从创新和技术进步角度,我基本同意这个看法。创新本质上还是人主导,但人越来越依赖机器来完成创新。
#15 by 打假网 on 五月 1, 2010 - 2:41 下午
Quote
51劳动节快乐 祝福
#16 by Mac on 八月 29, 2010 - 10:04 上午
Quote
文章不错。同人兄可以试试计算机生成的歌:http://bilibili.us/video/av19654/
(不过如果同人兄对阿宅的世界有所了解的话可能已经知道了 🙂
#17 by Mac on 八月 29, 2010 - 10:12 上午
Quote
觉得这样描述可能不够精确,所以补充一句:这个应该算是语音合成软件(并配合作者的作曲)录制的歌,还是人为的因素占了更多的部分,只是缺乏现实的歌手(尽管声音的原始素材由现实歌手提供)
#18 by 同人于野 on 八月 31, 2010 - 12:22 上午
Quote
感觉有点生硬。不过如果你不说这是计算机合成的,我可能也听不出来生硬:)
#19 by VerGil on 一月 20, 2011 - 6:09 下午
Quote
同人于野兄,机器和人关系可以借鉴下Kevin Kelly的一本老书:《失控》(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这个牛人十几年前的预言几乎一一兑现。他认为人将来会是机器的延伸(而不是相反),人到来到社会的任何地方通过指纹或其他私人密钥开启个人账户以使用无处不在的电子设备延伸物。互联网像黑洞一般把所有的一切都吸进去,所有的东西都会带上芯片,鞋子、汽车轮子都会和网络相连,不管用什么技术,一切都是有智慧的,一切都是相关的。 也许这是我们未来的新人机关系…… 有点恐怖。
#20 by Sean Franco on 六月 12, 2011 - 10:25 下午
Quo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these days, there are even news that robots will take over the human teachers! That one has its own benefits and consequences at the same time.
#21 by engineering on 二月 13, 2012 - 12:13 下午
Quote
Indeed man is different from machine cause we have feelings that the other living things doesn’t have.
#22 by Laser hair removal guide on 二月 16, 2012 - 4:14 下午
Quote
This site gives a lot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my research.
#23 by like on 七月 13, 2015 - 2:20 下午
Quote
最近开始关注和思考人机之间的关系,一是不得解,没有定式。读了同人于野的文章,有了一点点思路。有待继续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