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2011年3月22日)
与其说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是对核电这种能源前途的考验,不如说是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考验。“核”使人想到原子弹,本来就不是一个形象好的词,而“核电”则更进一步使人想到癌症。以前人们不喜欢核电,现在人们恐惧核电。最近“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甚至说核电“一旦出大事,四川话都面临消失的危险”。
其无知如此。
所以我们有必要看看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最近有无数篇文章介绍核泄漏的相关知识,这些文章说来说去都是“日本目前辐射剂量多少,天然辐射剂量是多少,而国家标准是多少”之类的数字,效果不是很明显,以至于还是有无数人反对核电。“辐射剂量”其实不是一个好的辐射知识,我想介绍一点更基本的知识,这些知识至关重要,却恰恰没有成为公众的常识。
核爆
在最坏的情况下,哪怕有一帮科学家彻底疯了,要自爆核电站以报复人类,核电站也不会像原子弹一样爆炸。你可能会获得一次常规当量的爆炸,像动作电影里一样,几个房子被炸毁,但绝不是原子弹。因为原材料纯度远远不够。这个知识是容易理解的,如果核爆炸这么容易,某些国家早就有核武器了。事实上,维持核电站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很不容易的,以至于如果失控,链式反应会立即停止。燃料会继续变热,像日本这样需要灌水冷却,但这种变热不是链式反应,也就是说哪怕你不管了,让燃料自己慢慢冷却,它也不会发生核爆。
核电事故的有害性在于辐射。在最坏的情况下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会因为辐射在几周之内死亡。但这种辐射引起的直接死亡并不影响公众利益,因为任何工厂的大事故都可能导致工作人员死亡,核电站并不特殊。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核电站都不会导致四川话消失。核电站泄漏对公众的真正危害是癌症。所有人都知道辐射导致癌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更重要的事实:不辐射也可能得癌症。
癌症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对美国17个地区统计的最新数据,一个人一生之中得癌症的概率是44.29%,最终因癌症而死的概率则是21.15%。注意美国是个发达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死于癌症的概率只有13%,这是因为不发达国家的人还没等到得癌症死就已经因为别的原因死了。
美国的数据给出了一个人患癌症的基础概率。有些癌症可以用吸烟和环境之类的原因解释,有些癌症则无法解释。哪怕你的生活方式再健康,你的食物再有机,你的环境再清洁,你再远离各种核辐射,你也有差不多20%的可能性死于癌症。科学家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是这样,但事实就是这样。
我们需要一点概率意识。并不是说一旦被核辐射了,25年或者多少年内就一定会得癌症。核辐射致癌的数学是在20%的“基础概率”上的基础上,增加人死于癌症的概率。这个被增加的概率与辐射的剂量成正比,具体地说就是每受到25雷姆的辐射,得癌症的概率增加一个百分点。这里“雷姆”(rem)是对人体有效的辐射计量单位,换算成媒体报道常用的单位“西弗”(Sv),是1雷姆=10毫西弗=10000微西弗。
100雷姆(也就是1000毫西弗)以下的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唯一的可能就是长期看来得癌症的概率增加了4个百分点。所以“雷姆”和“西弗”都不是衡量辐射剂量的好单位,“癌症增加概率”才是好单位。
据报道,日本距离福岛最近的三个县中目前辐射剂量最高的是茨城县,为每小时0.169微西弗。在这个剂量下要想使一个人死于癌症的概率增加1个百分点,他必须在茨城县生活250000/0.169/24/365=168年。注意这还不算辐射剂量会随时间下降。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污染导致增加的癌症概率高于一个百分点,而茨城县又想吸引移民的话,他现在就可以搬过去了。
以上计算的一个缺陷是我们没有考虑到核泄漏初期的辐射。那个时候的辐射剂量要强得多,如果核电站是建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那么可能会有很多人因为重大事故而一次性地“被增加”不少癌症概率。同时,核辐射的确有可能漂洋过海影响邻国。也许邻国受到的辐射剂量非常微小,但微小的剂量也有可能增加癌症率啊。所以更有意义的数字,是一次核电站事故总共可以增加多少癌症患者。这个数字很难算,但我们有三个历史上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长崎和广岛的两颗原子弹。据估计,在原子弹的10万幸存者中,平均每人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是20雷姆 — 也就是说每人被增加的癌症概率是0.8%。这相当于10万人中有800个本来不应该死于癌症的人最后死于癌症。这10万人中本来应该有至少20000人死于癌症,现在变成了20800人。
第二个例子是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非常之差,甚至没有一个有效建筑把反应堆隔离一下。这导致被事故直接影响的3万人平均受到的辐射剂量是45雷姆(高于原子弹),他们被增加的癌症概率是1.8%。这意味着3万人中有500人得了不该得的癌症。
切尔诺贝利事故总共导致了多少癌症?200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它的总影响是使4000人得了不该得的癌症,但这个估计是建立在严格的辐射-癌症正比关系上的,也就是说哪怕你受到的辐射再小也会增加一定的癌症概率。很多科学家对这个关系有争议,认为如果辐射剂量小于6雷姆(相当于6万微西弗),那么根本就不会增加癌症概率。也就是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估计是上限。
第三个例子是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事故。这个核电站按今天标准也不行,如果设计的更合理一点,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那么这个事故增加了多少癌症呢?计算表明是,一个。实际上,2002年的一个研究表明三里岛居民的癌症率根本就没有显著增加。更有意思的是三里岛核电站所在地因为土壤里存在天然铀,其辐射本底本来就高。三里岛附近居住的5万居民,就算没有核电站,也会有60人因为死于天然核辐射导致的癌症。
中国和美国的国家标准都是规定一般公众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超过1毫西弗,也就是0.1雷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茨城县因为每年的辐射剂量(假设剂量不变)是1.48毫西弗,就超标了。但国家标准是一个相当保守的规定。这个标准是建立在前面说过的辐射-癌症正比关系上的,也就是说它认为不管辐射的剂量多么小,都会带来癌症。就算我们认为这个正比关系成立,那么0.1雷姆标准背后的逻辑是它会增加0.004%的癌症概率。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癌症概率,只看辐射国家辐射标准的话,你就丧失了在不同癌症之间权衡比较的权力。一个辐射超标但是空气清洁的城市是不是比一个空气污染但是辐射达标的城市更安全?1毫西弗标准不能告诉我们这些。实际上,丹佛附近的天然辐射剂量就超过国家标准。一个丹佛居民每年受到的辐射差不多正好比一个纽约居民高1毫西弗。然而丹佛的癌症发病率低于美国大部分地区。
所以国家标准其实是个人治标准。对于决策者而言,辐射-癌症关系远远比国家标准更有参考价值。因为国家标准的存在,公众得到的是经过封装的科学知识。公众害怕的不是辐射,而是对国家标准的践踏。这正如公众恐惧的不是癌症,而是因为“奇怪”原因导致的癌症。
哲学
现有的核电站,更不必说在建的核电站,其安全水平都绝对超过切尔诺贝利。这次日本地震产生的核电站癌症能有多少?要知道切尔诺贝利的上限才4000人。现在我们用最保守的估计,假设全世界的核电站每隔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切尔诺贝利水平的大事故,导致4000人死于癌症。那么每年因为核电站而死于癌症的人将是400人。
我们的问题是,这种情况能坏道哪去呢?或者说,我们有权为了取得能源而牺牲这四百个人么?
这显然不是一个物理问题,有些哲学家会认为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据说有个哲学家曾经提出一个“头疼问题”。说假设现在有10亿人正在轻微地头疼,如果你杀死一个无辜者,那么这10亿人的头疼立即就能好,请问你杀还是不杀呢?
我猜很多人可能会选择不杀。具体到核电站,也会有很多人选择宁可不要核电也不能牺牲四百个无辜的生命。但也有一些人会认为牺牲是值得的。我最近看了一点《借枪》,地下党行动组组长铁锤就认为牺牲学生去刺杀加藤是值得的,而熊阔海则认为不值得。所以这位哲学家煞有其事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此题无解一样。
可是事实是我们中的所有人,早就选择杀了!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以十万计,可是我们该开车开车该坐车坐车。从来没有人提议禁止一切汽车。
更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矿工死于煤矿。更不用说因为烧煤产生的污染,导致的各种病症只会更多。而烧煤,正是为了发电,这就是中国目前发电的绝对主力:火力发电。我们用着拿别人生命换来的电,心安理得。跟火电相比,核电就好像民主制度一样,虽然也不是个好的发电方式,却是“最不坏”的发电方式。
铁锤说,让加藤多活一天,我们都是犯罪。如果不尽快上核电,让火电多活一天,我们也是犯罪。
—
本文所有物理知识来自 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一书,说的都是物理学家的常识。如果说总统需要物理知识的话,“咨询研究员”就更需要了。
#1 by Dreamz on 3月 25, 2011 - 2:41 下午
Quote
唉,无知者无畏,中国民众普遍需要普及科学知识啊…
#2 by Bo Zhang on 3月 25, 2011 - 2:47 下午
Quote
太犀利,篇篇经典。。。请问博主在哪高就。。。MIT吗
#3 by cp on 3月 29, 2011 - 11:20 下午
Quote
博主姓万。人在美帝。学校保密。
#4 by 萧东楼 on 3月 25, 2011 - 3:20 下午
Quote
1、我对LZ的数据来源表示怀疑;
2、LZ大谈特谈辐射能量,而不谈辐射强度。如果一个人一小时将一年喝的水全喝掉,或者心脏一年生物电流的电能让心脏一小时内吸收掉,肯定不行了。
3、现在民众的担心主要在于核电污染的难消除性。
#5 by 又倒了 on 3月 25, 2011 - 10:55 下午
Quote
同问这个问题:辐射在人体的积累真的只是单纯的积累而已吗?比如一小时接受1毫雷姆的辐射的效果和一年总共接受1毫雷姆是一样的吗?
#6 by 同人于野 on 3月 28, 2011 - 4:21 下午
Quote
这个辐射累计效果的问题我并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我估计它不会比一次性接受这些辐射更坏。辐射致癌的原理,是辐射把人体内控制细胞生长的某些基因破坏了。而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比如各种细胞每隔多少时间更新一遍。辐射剂量小的情况下,也许被破坏的细胞已经修复了,才赶上新的辐射。
#7 by 又倒了 on 3月 30, 2011 - 7:09 下午
Quote
又想到一个事情,觉得有必要留个言:
核电站还有一个和其他发电厂不一样的问题在于,一旦破坏,方圆多少公里内,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能使用,不能居住了。。。这个还是很可怕的!要建核电站的话,这个cost也必须要用期望算进去吧我觉得。
虽然,如果真的是“十分十分”(必须得用引号)安全,核电站严重泄露的可能性十分十分小,这个cost理论上也会小。
#8 by 巴摩奇 on 3月 30, 2011 - 8:15 下午
Quote
核电站目前确实还有不少技术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核废料的处理。即使最新的技术能确保正常运作几乎不可能出意外及抵御大部份天灾,一旦出现非常规的破坏,譬如战争破坏,遗留下来的废炉如何处理是很棘手的问题。目前的主要解决方向,是尽量再利用核废料,将之变成可发电的燃料,这样最终留下来的放射废料及其放射时间将大大减少。这也是各国迟迟不决定如何永久处理目前的核废料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方向是制造防幅射机械人,以处理灾难现场。
即使理论设计很完善,实际建造和运作也容易有人为的疏漏。此次日本的核意外便暴露出日本核电界的不少严重的执行问题。中国的缺乏监察、舞弊疏职等问题也使人难以放心。因此对核电多加监察和批评也非坏事。
但是要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核电发展能得到支持。从长远发展前景看,核电是目前人类所知的纵合来说较佳的能源技术。如果因为几个使用非常老旧技术的核电厂的灾难而裹足不前,那么这些问题永远也不会解决。
#9 by 又倒了 on 3月 25, 2011 - 11:02 下午
Quote
“100雷姆(也就是1000毫西弗)以下的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唯一的可能就是长期看来得癌症的概率增加了4个百分点。”
再看了一下,我发现同仁兄其实提到这一点了。也就是说只要瞬间的辐射强度不足100雷姆,辐射的效果就只会是积累作用,不会把你一下子干掉。
当然还希望同仁兄来解下惑。
#10 by Noirsylph on 3月 25, 2011 - 4:54 下午
Quote
边看文边琢磨许多部分很眼熟啊,然后看到最后一段才想起貌似此书就是因为博主推荐才去买的^^b
#11 by bear on 3月 25, 2011 - 10:49 下午
Quote
文章整体不错,但是交通事故的那个例子不是很恰当。之所以不禁止汽车是因为总体来说交通事故的风险由所有人来承担,并不存在针对特定个人的不公平。而牺牲学生去当刺客和杀人治头痛则会对特定个人造成不公平。
建核电站,建化工厂,建垃圾处理厂等等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附近的居民要承担风险,对他们来说不公平。我想很多人的态度应该是核电厂很好,只要不要建在我家附近。
#12 by 巴摩奇 on 3月 26, 2011 - 1:12 上午
Quote
用死于癌症的概率来评估危害似乎也不是很准确。因为有些人会因核污染长期患癌但不死于该癌症,有些人则于年老时死于该癌症但实际对其寿命影响不大。更准确的计应以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以及癌症带来的痛苦来评估。这只是人体负面影响的评估,另有人体的正面影响、环境影响、文明、科技发展影响,纵合起来才是核电的整体影响。
作个比喻,从实际影响看,火电像汽车,核电像飞机,风能太阳能像自行车。飞机刚发明时,经常掉下来,大众觉得非常危险 。但飞机经通不断改良后现在以每公里死亡率计远比乘车安全。然而大众依然觉得飞机危险,因为对飞机少接触、对航空科学的不暸解、在空中的无助感、及一旦出事必是新闻特报的重大事故。每年数以百万人死于车祸,大众反而习惯了。自行车危不危险不说,最大问题是根本走不远,只能作辅助。核电以每单位发电计,死亡率不仅远低于火电,甚至低于风电大阳能 ( http://nextbigfuture.com/2011/03/deaths-per-twh-by-energy-source.html )。三里岛和福岛核电站,都是很老旧设计(福岛核电是195X年的技术),切尔诺贝尔更是完全违反核电教科书的安全设计准则的胡搞。最新核电技术,远比这些旧设计安全,但由于近几十年反对核电的呼声很高,使新的核电厂难以兴建,新的技术无法实现,又逼使这些早该停用的旧核电厂延期营运下去,增加事故的风险。
还有一点是人命的价值。虽然言语上不愿承认,但实际上人对人命的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煤矿油井中每年数以万计的死人,和可能受日本核事故影响的几百人,后者的心理冲击更大。因为后者的人命是贵的、影响是切身的,变数是不理解的。
最切实的问题是,油、煤都会耗完的、水电的可开发资源很有限、风能大阳能成本高效能低,目前全都是政府补贴的政治公关生意。长远来说,不用核能,还能用甚么?(安全的核聚变发电若能实现,那当然最好。) 有人说,没电了,人类便应该节能,而不应搞这些”危险科学”。这有如说没汽车了,人类便应该踏自行车,不应开发和乘坐飞船;历史的潮流有可能这样选择吗?
#13 by 同人于野 on 3月 28, 2011 - 4:23 下午
Quote
这是非常好的评论,多谢!
#14 by Tei on 5月 6, 2011 - 12:08 上午
Quote
天然铀是矿产,也会耗完的啊。核电不是永动机,一个发应堆一年大概消耗10吨左右的核燃料(具体数字看规模)。
#15 by Fudilu on 6月 16, 2011 - 12:49 上午
Quote
这里说的耗完当然是指可预见的将来。长远来说,即使太阳能也会耗完啊。但油煤的耗完以及其相关的环境气候问题是较逼切可预见的问题。
#16 by 巴摩奇 on 3月 26, 2011 - 2:39 上午
Quote
>10亿人正在轻微地头疼,如果你杀死一个无辜者,那么这10亿人的头疼立即就能好,请问你杀还是不杀呢?
现实中,太多数的这类利害关系,理论上都可以以经济行为解决。假如这10亿人的头痛减少了他们1000元的生产力或享受,那么他们至少愿意出500元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商业价值至少为5000亿。5000亿的市场,有多少人抢着为之舍命啊?给一个普通男人10亿,或让他跟十个绝色美女各睡一晚,很多人也做鬼也风流了。如果时间上接不上,我们还有定期存款、贷款、保险、期货等时间分摊方法,总之能做到一个经济套餐解决问题。当兵就是一种卖命行为: 平时给你多些好处,但要你送死时你就得去送死,你不去送死就合法地毙了你。
不能以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譬如价值观的差异过大或交易时间接不上,是否可以暴力解决?历史演化总是效率高韧性强的系统淘汰效率低韧性弱的系统。因此这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在原始和古代社会,以暴力解决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华夏文明在宋朝发展至烂熟,失去了暴力精神,沉醉于人道主义与形式主义,结果野蛮但有效率的蒙古人说灭你就灭你,华夏政权首次在全国南北同时被消灭,从此华夏文明断绝大半。欧州美国更是在暴力争夺中成长。但到了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资讯极流通,随便使用暴力结果大多是得不偿失,长远更可能导致非常危险的一元社会。因此暴力的效益降低。但其实当暴力真有效还是会用,只不过被包装成或法律或道德或理想或安全或谎言。
#17 by kyt on 3月 26, 2011 - 2:22 下午
Quote
我还是有问题
比如说要增加一座电站,现在讨论是建核电还是煤电
就两个选择
但是为什么不能不建呢?
为什么一定要开空调,为什么一定要如此消耗能源,这本身就是人类做的很奇怪的事情
再来说,核废料怎么处理?可持续发展?我以前还听到考虑过丢太阳上去
还有那400人的说法,那是站在顶端人的想法,如果站在低端的角度想,成为那400人对个人和家庭可能是完全承受不起的,面对这种完全承受不起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反对?对全人类有益(遑论这有益是建立在科学判断上,然而科学从来是过程而不是结论)对我是没有用的,对我可能有害,我管你对人类有没有益。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哲学问题,但是不管怎么归类,“我”就是这么想,这么反对也是你无法改变的。
另外呢,如果没有人整天叫嚷着不要搞核电,认为核电不安全,核电是不是会像今天很多人说的“很安全”?
当然我个人意见是在深度评估下搞核电
中国我不期望了,像人口小国,搞全民公投都可以,不搞核电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源不足人民自己负责
#18 by 同人于野 on 3月 28, 2011 - 4:29 下午
Quote
“为什么不能不建呢?”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说应该过一种更自然的生活,没必要非得搞这个“现代化”。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能已经汗牛充栋了,但我想介绍下面一个不到十分钟的演讲,TED talk, Hans Rosling and the magic washing machine:
http://www.ted.com/talks/hans_rosling_and_the_magic_washing_machine.html
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19 by polarbear on 4月 7, 2011 - 5:29 下午
Quote
应该反思的是如何避免奢侈浪费。举例说,一个人从每月赚1000通过努力达到每月10000,但是他的生活除了以前穿200的衣服到现在穿2000的衣服没有其他变化,那这就是浪费。
更好的能源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社会的物质富裕,但是如何让精神随之富裕,这是一个问题。
#20 by linuxhobby on 3月 29, 2011 - 4:18 下午
Quote
赞成搞核电,不能因为这次日本的核泄漏就因噎废食,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核电是最能高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
水电,风电、火电,就目前的技术,所产生的能源根本就不够人类消耗。眼光远一点,继续支持核电发展。
#21 by Tei on 5月 6, 2011 - 12:14 上午
Quote
其他能源呢?美国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已经低于核电了。
#22 by Cai on 3月 30, 2011 - 9:57 上午
Quote
弊:
1.核电废料处理问题是否需要考虑?
2.辐射造成的胎儿畸形问题?是否比死更难接受?
3.哪些地区会(被)选择建立核电站,会不会发生如同厦门px的类似事件?
#23 by coldrush on 3月 30, 2011 - 9:52 下午
Quote
4000估计是上限的说法难以成立,因其本身是估计。这是政治谈判与遮蔽游戏的需要。当年苏联专家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开会讨论,苏联方面领头人物给出的估计是40000——西方强烈反对这一数字,说是抵制毫不为过。
所以我们的世界并不在这样的“科学计算”的怀抱中。
#24 by 野草博客 on 3月 31, 2011 - 10:00 下午
Quote
嗯,野草奇怪的是:为什么这里的更新怎么好像还晚于果壳网的更新呢?
难道博主是先在果壳网发表,然后才在自己博客里发表吗?
#25 by 问题 on 4月 3, 2011 - 2:56 上午
Quote
人们最怕的不是癌症,而应是基因变异吧,残疾的新生儿,5倍大老鼠
#26 by 被讥笑为科学主义者的人 on 4月 3, 2011 - 9:00 下午
Quote
#21 by 问题 on 四月 3, 2011 – 2:56 上午
Reply Quote
人们最怕的不是癌症,而应是基因变异吧,残疾的新生儿,5倍大老鼠
===============================
基因变异不值得担心,广岛和长崎后来的调查并没有发现长远的基因变异遗留。残疾的新生儿也没有发生,因为真的受到辐射发生基因变化的人,其症状是不生孩子。5倍的大老鼠也没有发现过,比基尼群岛爆炸过很多原子弹,至今生态未见异常,也没有发现比平常更大(或更小)的新物种。
#27 by 被讥笑为科学主义者的人 on 4月 3, 2011 - 9:17 下午
Quote
新物种不是那么容易诞生的,平日生物物种的基因突变随时发生,辐射使得突变率增加,但是并不会使得进化加快,因为自然选择的机制依旧,绝大部分基因突变是会被自然淘汰的。
#28 by 路人甲 on 4月 5, 2011 - 4:17 下午
Quote
文中的结论是建立在日本公开的辐射量是真实的前提下的吧。如何评估隐藏真实数据的可能性呢? 美国给出了不同的安全区域半径是因为不同的安全标准还是独立测量得到了不同数据的结果?
#29 by 闲看花开花落 on 4月 8, 2011 - 1:22 下午
Quote
也许日本核泄漏和每天漂浮在我们上空中的微量核物质无法让我们不去关注,很愿意听听相关专家的意见。本文恰用民众最熟知和担忧之处入手,用简捷方式换算得出令人放心的结论,所以拷贝到我的新浪博客里了。在此,博主同人于野表示真诚的感谢!
Pingback: 再思考 | 子非虫
#30 by yourname on 4月 14, 2011 - 1:02 下午
Quote
Type your comment here
其实这个汽车也不是均摊,坐车的人和骑自行车的,被车撞死的概率完全是两码事。不平是很正常的
#31 by cobaya on 5月 1, 2011 - 6:43 下午
Quote
前些天听曹则贤老师报告,其中引用了博主一句话很有趣,于是搜到您的Blog看看,的确很有见解。
读了博主关于阅读和笔记的文章挺有启发,以及你说的mental model即所谓物理重来是一个整体。想借此请教下,您本科时是怎样做物理笔记的。&博主当时是如何处理学校教材与物理学经典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不免有些弱,请博主见谅。谢谢
#32 by Tei on 5月 6, 2011 - 12:12 上午
Quote
“茨城县,为每小时0.169微西弗”是空间辐射量。问题出在,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吸进肺里并聚集起来以后的辐射量就不是这个数字了。
另外,反对核电站的最大的原因不是核电站技术本身,而是最为运营商的电力公司。东京电力(以及日本的其他8家电力公司)和天朝国企一样是只管收钱的公司,福岛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于:运营商完全没有能力(甚至没有表现出意愿)为公众安全考虑并作出任何符合工学院里的判断。通产省和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也一样。
日本反对核电站运动其实是反对自民党时代以来的垄断和政府的不作为。
#33 by 时尚女鞋 on 5月 14, 2011 - 5:30 上午
Quote
日本反对核电站运动其实是反对自民党时代以来的垄断和政府的不作为。
#34 by sepwolves on 5月 28, 2011 - 5:10 上午
Quote
博客好久没更新了
#35 by 2022 on 6月 11, 2011 - 2:55 下午
Quote
人们最好回到石器时代,这样就不存在任何威胁环境的问题了。
#36 by 80后创业 on 6月 15, 2011 - 10:35 上午
Quote
楼主你太犀利了
#37 by tianxia on 6月 20, 2011 - 3:09 下午
Quote
期待博客的更新!忠实的粉丝。
#38 by 胶原蛋白 on 6月 27, 2011 - 9:46 下午
Quote
说的好,有同感
#39 by kengawk on 12月 7, 2015 - 3:20 下午
Quote
反对声音让人清醒,什么都是有代价的。您的道理和网上的没多大区别,问题也不只是癌症,还有新生儿畸形,动植物变异。你没说发生严重核泄漏的环境危害,那块地基本就不能有人有庄稼了。关键,现在各种安全问题,能让谁放心?就个化工厂炸得此起彼伏的。再急核电决不能上太快,必须严格审批监管。
#40 by bobcy on 12月 7, 2015 - 5:57 下午
Quote
迈克尔桑德尔在其书《金钱不能买什么》里面讲过一个类似的核能废料处理的真实案例:一直以来,瑞士严重依赖核能,同时瑞士一直都在设法寻找一个贮存核废料的地方。当时,一个叫沃尔芬西斯的小山村,被指定可能对方核废料。经济学家对这个小山村居民进行了调查,询问:如果国会决定在他们村建立核废料贮存点的话,他们是否赞同?结果很有意思,尤其是当经济在他们的研究中增加一个补偿观点时,即国会绝对在小山村建贮存点,并每年对每个居民现金补偿,小山村的支持率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提高补偿金额也不能改变这一补偿方案的支持率。
其实很多问题不能仅仅局限在金钱或者利益的层面来考量,正如康德所说:人不能仅仅是实现目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