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跑到电影院看了哈利波特7的下集。我并不是一个哈迷,书只看过第一本,电影也有好几部没看,甚至不知道7的上集讲什么。但就是这样我也获得了一次非常完美的享受。我发现这不仅是一部PG-13的奇幻儿童动作片,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电影。哈利波特并不是一个特别爱说话的孩子,但他行不言之教,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讲述了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核心理念。
哈利波特说 —
不要杀人,哪怕是坏人。我一贯主张废除死刑。实际上,在整个2小时的电影里我从未出手杀人。出于纯粹自卫的原因,我的队友们不得不使一些敌人死亡,但敌人死的时候通常会很好看,变成一道黑烟,而不会留下恶心的尸体来给我们造成什么心理阴影。他们杀了人,但内心依然纯洁。因为被他们杀死的人在死前的那一刻已经不再是人了。
哪怕是对伏地魔的最后一战中,我都没有直接杀他。我只是对他保持高压遏制,最后他就像前苏联一样自己解体了。他的死就好像《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师傅,他变成了像雪花一样的美丽物质,使得IMAX屏幕前有些观众忍不住伸手去抓。
而且我还救人,甚至救Malfoy这种曾经试图伤害我的人。有时候配角英雄不太理解这种做法,但像我这样的主角英雄都必须有这样的品质。比如在早年动画片《非凡的公主希瑞》中希瑞一次次地救起自己的死敌霍达克,最完美的英雄就应该有一点女人的气质。
作为正义的一方,我不主张先发制人。敌人一定会主动来打我们的,尽管明知这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主场优势。他们一定会先等不及!让伏地魔先出手吧,让他领一帮人来进攻吧,让我们在最初的战斗中遭受一点损失吧。这样我们才能占据充分的道德制高点。
不要主动追求更强的武力。只要你内心充满爱,更强的武力就会被加持在你的身上。伏地魔费尽了心机追求那根终极魔棒,结果怎么样?为我做嫁衣而已。因为我有大爱,所有我有权要求这种主角光环带来的超级好运气。运气是什么?运气就是人品啊。
当然我的盟友们各个都有爱心。那么为什么我最强呢?因为我是天命所归。我爸爸是谁,我妈妈是谁?为什么我从小能听懂蛇说话?好基因我羞于提起,但我必须强调是祖上的光荣和牺牲造就了这一代我必须是主角。
像伏地魔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过强调武器了,他甚至把自己的部分武力寄托在外部系统,也就是一条蛇的身上。而我的能力都在我的心中。我靠的是武器吗?我靠的是我强大的内心。
打完伏地魔我直接把终极魔棒扔了,根本不想寻求新霸权……好吧,现实生活中好像没人能做到这种自废武功的高姿态,连当今美国都做不到,但这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姿态。
尽管重要战役都是我打的,我还是一贯强调要相信并借助盟友的力量。盟友的武力并不重要,但忠诚和勇气最重要。我总是确保让最亲近我的人出现在功劳簿的最前列。我的朋友Longbottom是个武功很差而且从小爱哭的孩子,但是他有忠诚和勇气,这次两军阵前居然第一个出来为我说话,所以最后能得到斩蛇的大功。那些跟我不亲近的人武功再高,也只不过杀几个小兵当龙套而已。
荣恩和赫敏是我最重要的两个盟友,他们从一开始就追随我,所以总能获得最好的镜头位置。尤其是荣恩的妻子赫敏,只要我在她一定会站的离我更近一点,荣恩这时候就好像是她的 gay 男友一样。我妻子追随我的历史都比不上他们,所以在大结局的照片中也得站得远一点。
有时候我会不得不牺牲掉一些盟友。但请相信我,他们绝无怨言。我曾经听到他们的灵魂为我祝福的声音,他们说死了都要追随我,until the end.
哈利波特最后说,至于我信不信,你们反正信了。
#1 by 野草博客 on 八月 6, 2011 - 4:24 下午
Quote
反讽味很足啊……
#2 by Dreamz on 八月 6, 2011 - 5:09 下午
Quote
一改同人兄以往的风格啊,Orz…
#3 by ifun on 八月 6, 2011 - 5:37 下午
Quote
童趣帖
#4 by 牛来福 on 八月 6, 2011 - 5:38 下午
Quote
普世价值这四个字组合起来看着真是搞笑
#5 by Ryne on 十二月 15, 2011 - 10:05 下午
Quote
A little ratoinlaity lifts the quality of the debate here. Thanks for contributing!
#6 by srnepuz on 十二月 18, 2011 - 7:25 下午
Quote
Zp0ETa kkljjamapdwx
#7 by 鸭梨粥 on 八月 6, 2011 - 6:35 下午
Quote
没看过电影,听你这么一说哈利波特好似波波族
#8 by Probe on 八月 6, 2011 - 7:03 下午
Quote
看过博客的大部分文章,现在发现博主居然还会吐槽~
#9 by Calon on 八月 6, 2011 - 7:05 下午
Quote
讽刺的好,作为自由主义者哈哈哈哈哈哈哈而过。
#10 by Jacob on 八月 6, 2011 - 9:45 下午
Quote
作者很强大呀!在不连贯的背景下,发掘了这么多geek!
#11 by gordon on 八月 6, 2011 - 11:52 下午
Quote
盎格鲁-萨克森本来就是这样啊,有强大的项目管理,相信市场的力量,不直接与对手较量,通过打击对手的后勤体系和封锁贸易,勒死对手,一般只做防御,需要盟友和盟友的力量。
借助世界岛的天然优势,贸易立国。所以美国人都说布什是脑子最不好使的一个,低智商,那也没办法,美国人碰上一个低智商的总统,搞得满地鸡毛,估计宪法要修改了,不能再选一个低智商的总统。
#12 by gordon on 八月 7, 2011 - 12:01 上午
Quote
哪怕是对伏地魔的最后一战中,我都没有直接杀他。我只是对他保持高压遏制,最后他就像前苏联一样自己解体了。
对啊,就是这样,你怎么认为他是说谎呢,封锁贸易,就加重了它的成本,它不得不付出很重的代价,有时候苏联很多变态的做法也是被逼出来的,然后经济顶不住了,就解体了。
像伏地魔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过强调武器了,他甚至把自己的部分武力寄托在外部系统,也就是一条蛇的身上。而我的能力都在我的心中。我靠的是武器吗?我靠的是我强大的内心。
没错啊,就是如此,这主要是继承罗马的传统,罗马和迦太基的战争,靠的就是” 坚韧 “,这个太重要了。
——将军自己会犯许多错误,但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能够把它想做的事一直做下去。
拿破仑在亚纳2天内犯了3个错误,但他仍然赢得了战争……
#13 by gordon on 八月 7, 2011 - 12:04 上午
Quote
无意中看到了这一篇文章,作为一个在中国大陆受教育的人,能看到这样一篇总结这么全面的文章是不容易的。
这上面总结的东西和以前的《马恩列斯选读》里的讲的东西是一样的,估计现在很少有人学这些东西了。
#14 by 哥是看哈利波特长大的 on 八月 7, 2011 - 1:54 上午
Quote
有必要拿哈利当枪使嘛您,您自己都说这是一部PG-13的奇幻儿童动作片,何必拿来上纲上线……
影片开头那几个人在神马地方恐怕您不认识吧,影片结尾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神马位置想表达个啥意思恐怕您也不清楚吧,神马你信我不信的,您不妨翻翻书,看看哈利最后一句到底说的是啥。所以我得到的结论是像您这样思想深刻的人士带着批判的眼镜抱着看审慎的态度来看哈七,从头到尾除了伏地魔一炮炸掉防护罩,哈利一炮炸掉伏地魔以外啥都没看懂。您以为哈利随手摸出个第二条命哪?您以为猪脚大人当完大英雄回来视察工作检查伤亡情况哪?我真替那么多敬业的配角演员感到可惜。我的结论是,您看哈七就跟老外看建档尾页似的,看不明白。
如果说哈七的票房是靠孩子拖着父母刷出来的话,那您不妨再费心查一查功夫熊猫的票房(也不少呢,挺好的动画片)有木有可比性。所以我又得出个结论,这本儿童读物也许并不像蓝猫淘气三千问那样浅薄搞笑?哈七作为收官作品也许不再哄小屁孩玩了?
整部作品完整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其情节细腻真实的令人发指,闪耀的母爱的光辉晃瞎了我的氪金狗眼,也只有一个深爱儿女的母亲才能记得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从穿开裆和泥到骗女孩子亲嘴再到靠本事独自完成一件壮举,最后还用这样一种奇幻手法写成老少咸宜的作品。您以为是写红楼哈利梦哪?估计在您看来哈利猛的撕开衬衫露出个闪电标志变身会更容易接受。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您还是捧一巨杯爆米花去看变三吧,哈七不适合您。
#15 by 黄鼠狼打羽毛球 on 八月 7, 2011 - 11:02 上午
Quote
楼上那位朋友冷静一下,此时此刻的哈7不是哈7,只是把弹弓~
不必这么恼火~博主可以没有拿哈7开涮的意思
Pingback: 哈利波特的普世价值 | 呀啦嗦
#16 by 记M on 八月 7, 2011 - 10:52 下午
Quote
原作中哈利波特并没有折断魔杖,而是说让魔杖随着自己消亡,这说明了米帝霸权终将崩溃
#17 by 本人 on 八月 8, 2011 - 4:21 上午
Quote
其实就一儿童片,我主要是看特效的。
#18 by TooCold on 八月 8, 2011 - 9:15 上午
Quote
LSSSS的是真 哈蜜无误。
#19 by = = on 八月 8, 2011 - 9:55 上午
Quote
我也是真哈迷
我不得不说lz肯定是没看过原著的
特别是在关于哈利的出身那一段,你为了恶搞而故作牵强的解释让人觉得很可笑
我还是那句话,哈利波特是从3岁到100岁全年龄段的童话,没有看过书得话永远不要妄图嘲笑他,因为你没有资格
#20 by 巴摩奇 on 八月 8, 2011 - 12:00 下午
Quote
博主虽然是刻意附会,但其实说得并没大错啊,这跟你们所说的没有冲突。哈利作为美国文化的主流娱乐产物,必然沾上美国文化的主流娱乐的套路和价值观。博主所说的,其实就是美国文化的套路而已,没啥好大惊小怪的。你们从小说之内去理解情节,博主从小说之外去理解情节。
#21 by 想知道 on 八月 8, 2011 - 4:49 下午
Quote
写的不错!
#22 by 记M on 八月 9, 2011 - 6:24 上午
Quote
LSS罗琳是英国人
#23 by 巴摩奇 on 八月 9, 2011 - 1:32 下午
Quote
多谢提醒。这点确是忘了。仔细想来哈利确是比较英国风。不过哈利也是美国的主流文化,电影也是美国拍的,将「美国主流文化」改成「美英主流文化」,我上面的留言还是说得通的。
#24 by why on 八月 9, 2011 - 9:11 上午
Quote
喜欢你许多文章,但是不包括这篇,因为我是哈迷,
小说我是从头看到尾,
虽然知道你想要反讽什么,还是要抒发什么,
只是看你把他写成这样子,实在是很不喜欢… …
要说与政治撤上关系,我觉得这个更合适
伏地魔与麻瓜:希特勒与犹太人
#25 by kkk on 八月 9, 2011 - 4:33 下午
Quote
12号的朋友我真的笑了
#26 by zyr on 八月 10, 2011 - 1:09 下午
Quote
看得出博主的确没有怎么看过哈利波特,不然会发现以上结论都是通过片面的印象得出的。
#27 by qtmn on 八月 12, 2011 - 3:27 下午
Quote
这篇思维的角度怕不是理工科的了,是吐槽吧= =
#28 by 朴实的人 on 八月 13, 2011 - 12:44 下午
Quote
分析得真精辟。英雄天生贵族气,好莱坞一贯如此。
#29 by gengyanqikobe on 八月 15, 2011 - 11:14 上午
Quote
高级黑啊
#30 by LLH on 八月 15, 2011 - 11:23 下午
Quote
吐槽党表示最喜欢看吐槽,楼主在吐槽神马呢看不太懂,好像在吐槽一些政治现象,政治手段?
#31 by duckula on 八月 17, 2011 - 2:06 下午
Quote
喜欢哈利波特,也喜欢看楼主吐嘈,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那么鸡动,摊手。。
#32 by lily on 八月 23, 2011 - 10:19 上午
Quote
英雄天生贵族气,好莱坞一贯如此 说的好
看金庸笔下的男主角 找下他的背景
你会发现 家世皆有来头滴
谁说英雄不问出处了?英雄自命中注定了,哈哈
我觉得楼主写的很诙谐
一千个观众就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33 by mfwglfd on 八月 28, 2011 - 1:18 上午
Quote
请问作者的想法评判,因为最近也在重温电影,有同样的疑问,能否给出一点方向??
#34 by 烘箱 on 九月 5, 2011 - 6:13 下午
Quote
不错不错 有点讽刺 顶了
#35 by 小小菜鸟 on 九月 15, 2011 - 3:57 下午
Quote
终于看到了一篇不那么晦涩的文章,文风俏皮诙谐,轻轻松松读完了,不过更喜欢你的理科系文章,呵呵
#36 by ftium4 on 九月 22, 2011 - 11:34 下午
Quote
不知道博主有没有看《武侠》这部电影,豆瓣有个评论说:最终大BOSS被雷劈死,至少比被主角爆发用爱杀死要靠谱多了。似乎每部宣扬英雄主义的电影最后都是主角因为爱大爆发杀死大BOSS,个人感觉这个就是意淫啊!
那哈利波特岂不是最意淫的电影?
#37 by 公子蓝 on 十一月 3, 2011 - 11:01 上午
Quote
哈,最后那段描述的好!
#38 by 丁恬 on 十一月 15, 2011 - 9:27 下午
Quote
哈哈哈哈哈哈哈~~~~
↑别误会~这是一部写作小孤儿成功记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
PS:
据目击者称~当我们的小英雄毫不留恋的毁掉威力强大的老魔杖,他的另一只手里已经捏牢了马尔福的山楂木魔杖。。。
见仁见智吧╮(╯▽╰)╭
#39 by 赌具 on 十二月 7, 2011 - 7:15 下午
Quote
从小演到大了哈哈 感觉还行的
#40 by Joker on 十二月 9, 2011 - 11:38 下午
Quote
作者的意思显然只是借《哈利波特》说事罢了。我很怀疑那些所谓的哈迷们,不是年龄问题就是立场问题。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小学生和右派在某些时候还是很像的。
#41 by 纯心捣乱 on 二月 21, 2012 - 12:14 上午
Quote
哈哈。好玩儿。不过,影片的最后还是感动我了。
哈利波特对他的儿子说:如果你真的在乎,分院帽会考虑你的选择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42 by era snapback on 二月 23, 2012 - 3:23 下午
Quote
这个普世价值还是挺不错的啊
#43 by cccc on 四月 13, 2012 - 5:15 下午
Quote
忍不住伸手去抓,呵呵
#44 by catcher on 七月 30, 2012 - 10:33 上午
Quote
很有才,分享了
#45 by granny on 八月 17, 2012 - 1:31 下午
Quote
lz你以后还是不要写影评了,老老实实写理工科文章算了。。。
#46 by magnoliophita on 九月 25, 2012 - 3:54 下午
Quote
【ZZ】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是个女人,她知道怎么写一个好人,斯内普去卧底,爱莉莉,刻骨铭心的。但女人,加上是个英国人,去克伦威尔有几百年了,她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写一个坏人。
伏地魔的凶残,无非是滥杀无辜(还杀了一个那么二的桃金娘)、欺骗亡灵(拉文克劳的闺女)、欺师灭祖、刨坟掘墓、灭波特家满门(未遂),逼疯隆巴顿夫妇,在魔法部搞大清洗消灭麻瓜。这坏蛋坏得太流于表面了,而且坏得很低级,他完全不懂得邪恶的精髓。
拿哈利·波特大结局这一部来说,你就能发现这个蠢货犯了多少错误,他控制了学校之后,把校长的位子交给了斯内普,居然没有解散格兰芬多学院,还把最富有斗志的麦格教授继续留在院长的位子上。
伏地魔大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用完美道德和天才魔法师的光环包装起来,也完全忽视摄魂怪这种力量。他还完全忽视中间力量,在打败旧魔法部,抵抗力量转入地下之后,没有颁布新的魔法世界共同纲领,在政治上完全打垮对手。
伏地魔没有及时在霍格沃茨的学生里派遣辅导员,在杀死了邓布利多之后,他的弟弟居然没有被送进阿兹卡班。
在最后围攻霍格沃茨之前,魔法部被摧毁之后,伏地魔应该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把食死徒从一帮黑社会变成一支军队。没有授衔,没有编成食死徒军,像马尔福太太这样的家庭妇女也在作战,军队不正规化、职业化的恶果就是,处于劣势的时候他们一哄而散。
伏地魔从来没有一个合适的秘密组织头子,负责处决和消灭自己人(那条蛇是不成的),这个角色很重要,替领袖做脏活,回头需要的时候领袖可以杀掉他,恢复自己的慈爱形象。相反,无聊的伏地魔整天自己念阿瓦达索命咒语。
伏地魔没有一张充满慈爱的标准像,下发到基层,也不和孩子们合影。他一直没有儿子,为什么不娶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呢?让贝拉进魔法委员会。生下一男半女,也好继承江山……
围攻霍格沃茨时,应该带自己立的魔法大臣去,自己别出面,在后面指挥,对校内喊话强调毕业分配的重要性,诉说哈利·波特和境外势力勾结(芙蓉就是法国间谍),让大家相信政府,至少能瓦解一半人。如果魔法大臣不听话了,同情这些学生,就从利物浦调一个大臣过来继任。
可惜,他对这一切都没有意识。这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他最终的结局:大恶人死了,而且被碎尸千万片……
#47 by PU ladies footwear on 七月 21, 2013 - 11:36 下午
Quote
哈利波特我就没看了,不好评论,不过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如此,带着一些温馨的家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