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电子工业出版社
至2015年5月,本书获奖情况
–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国家图书馆主办,10本获奖图书之一
– 2014“中国好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主办,30本获奖图书之一
– 2014“大众喜爱的50本书”,新闻出版局主办
– 豆瓣读书2014年度最受关注图书-非虚构类;
– 豆瓣2014年度盘点好书;
– 电子社2014年度好书;
– 百道网好书;
– 虎嗅网读点推荐
– 《环球人物》《南都周刊》等诸多大媒体推荐图书;
赵南元老师所作的序
我和万维钢未曾谋面,但在网上神交已久,互为读者和粉丝。在模糊的记忆中,最早似乎是通过刘夙给的链接发现了同人于野的博客,读过一篇之后便停不下来了。恰逢需要出差,灵机一动,利用一台贪便宜买来又没啥用的MP4的电子书功能,把他博客里的几十篇文章都下载到MP4里面,在动车上大饱眼福。其实旅程的无聊不算什么痛苦,毕竟有窗外的景色可看,知道有好文章却要在数日后方能有时间看,才足以令人牵肠挂肚,很不舒服。
从前听长辈说,人到老年,看书看皮儿,看报看题儿。我原以为,大概是因为老花眼看不清小字之故。或者是来日无多,学习的性价比下降,学习欲望也就相应减退了。等到自己也到了这个年纪,就发现这两个原因固然都有,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看东西多了就会发现,真正有价值,值得花功夫和精力认真去看的作品,少之又少。当然,对于年轻人而言,这种态度显然不对,年轻人看什么都新鲜,都未知,都长见识,不吃前两个烧饼,只吃第三个烧饼也吃不饱。不阅读很多糟粕,也没有能力发现精华。
微博上常看到推荐书目,也没兴趣点开看都推荐了些什么书,估计不外乎一些名著。提起名著,就想起一句名言:所谓名著,就是人人都说应该看,但谁也不看的书。我也多次看到本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大作堆在书店里无人问津。如果让我来推荐的话,我不会推荐那些适合用来装X的名著,只会推荐一本书,就是这本尚未成名之著《万万没想到》。
推荐的理由就是:这本书真的有用,而且对大多数人都有用。
世上有用的书很多,例如各种专业书籍,你不读就进入不了这个行当,但是如果你并不想进入这个行当,专业书对你的用处就不大。而这本书就如同一部人生指南,只要想改善自己人生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指导人生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其中有用的却如凤毛麟角。
本书值得一读的理由可归结为四点:
第一是新颖性。正如本书的书名《万万没想到》所示,本书所介绍的知识大多是与流行说法背道而驰的,可以改变我们很多固有的错误观念。我说本书有用也基于这个理由,毕竟,阅读一大堆老生常谈而不改变原来的想法,无异于浪费时间。
第二是科学性。本书的新颖,绝非信口开河的标新立异,而是由严谨的科学实验得到的结论。唯此才能有力地颠覆旧观念。这也是我认为本书很靠谱的理由。
第三是可操作性。本书不只是价值观的指针,更是行动的指南。有很多具体建议帮助你把领悟的道理付诸实施,这是很多类似作品所难以企及的。
第四是深刻性。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判断知识是否可信的准则,即所谓”元知识”的内容。读过本书,对于今后接受和评判新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本书的可读性也是出类拔萃的。语言生动,引人入胜,捧起书就想一气读完。这当然是好作品的基本要求,毋庸赘言。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谈的是人性。在文艺作品的评论中,常常可以看到说此作品深刻的刻画了人性。但是如果你想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使你对人性有更深入或与众不同的看法,那你百分之百会失望。本书所谈的人性,都是通过认知科学的实验研究,得出我们自身的认知倾向。这些倾向并非十全十美,往往造成我们的错误认识。了解我们自身思考过程中的陷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很多常犯的错误,学会用理性审查直觉。
第二部分谈励志。如今励志书也属于畅销的一类,大抵是成功人士的自传,有些甚至宣称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是你真要想复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别人走过的路永远不会是自己能走的路。本书告诉我们励志也是有科学规律的,告诉我们如何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即使是读书一事,也有很多具体的技巧,更不用说要成为某项技艺的顶尖高手,科学的训练必不可少。至少在如何学习和训练以提升自己这方面,本书是介绍了很多实用诀窍的。
第三部分讲科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人大有益处,起码可以大大减少受骗上当。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缺乏科学精神会让脑袋里堆满垃圾。遗憾的是,现实中科学素养合格者在普通人群中只占不到百分之五。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也未必能使头脑中的科学精神同步增长,院士说蠢话也并不罕见。本书涉及具体的科学知识不多,但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大有补益。我很希望文人们也来读一读这本书,不奢望他们会由此养成科学精神,即使能够由此了解一下”理呆们”如何想问题,也是一大收获。
如果说本书有何不足,那就是作者还有很多精彩文章未能收录,读者只能期待下一本书了。等不及的可以杀奔同人于野的博客,先睹为快。
技术说明和感谢
写“学而时嘻之”博客八年以来,得到读者和编辑的很多帮助鼓励,现在出了第一本书。从三四年前开始,就不断有出版社跟我说你出书吧,拖到现在的一个原因是我想出一本足够好,对得起读者的书。这本书不应该是以前文章的简单合集,否则网上都看过了何必再买一本?
我必须攒到足够拿得出手的文章,这些文章放在一起能够形成若干主题,只有这样才值得升级为一本书。本书中按三个主题选择了文章,文章之间互有联系,所有文字都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
书中一些重点文章,做了大量的补充和改写,有不少东西是从未发表过的新内容。比如《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一文,现在新版的篇幅是原来的五倍以上,其中包括大量的新研究结果和素材,思想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有些猛料一直忍着没在博客和微博说,就等着用在书里。
我确保书中内容达到我在出书时刻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解。书中提到最新的研究,是2014年刚出来的;书中用到最新的例子,是2014年7月的。
在写书过程中我发现纸质书相对电子版有一个排版优势。所有参考文献都列入当前页面的尾注中,方便查阅。而且尾注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可以用来发表一点不适合放在正文的议论。出版社给用了很好的纸张,装订工艺也相当不错。
本来应该在书中写一段感谢词,但出版社为把定价控制在40元以内,严格限定页数(最理想页数是16的倍数,此书正好272页),一页都不能再多了。
特别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林飞翔老师在策划、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赵南元老师给写了非常慷慨的序。感谢姬十三、土摩托、范致行、张明扬、李淼和郑诗亮老师阅读初稿并写了推荐词。感谢项婷婷和王天一老师的幕后指导。书中很多文章最初在新知客、果壳网、上海书评、商界评论、新知等媒体发表,中间得到诸多编辑的指教。最应该感谢的还是众多读者给我提供的大量反馈,这些反馈是我写作的“刻意练习”中最重要一环。读者能发现有意思和有用,就是这本书的追求。
图书已经开始在京东预售,国庆后可送至读者手中。
谢谢!
万维钢
#1 by 琴书道 on 九月 28, 2014 - 1:20 下午
Quote
有意义的沙发
恭喜!
下单是必然的。
#2 by 同人于野 on 九月 28, 2014 - 1:21 下午
Quote
多谢!
#3 by Riablo on 九月 28, 2014 - 1:44 下午
Quote
希望能有 kindle 版,已经很久不买纸质书了。
#4 by dr what on 九月 28, 2014 - 1:51 下午
Quote
原来名字叫这个。让……大脑……翻墙……脑子里挂个代理么?……
#5 by Hansondon on 九月 28, 2014 - 3:14 下午
Quote
真希望有电子版啊。Amazon或者豆瓣都可以,在海外买书太不方便了
#6 by 同人于野 on 九月 29, 2014 - 1:54 下午
Quote
电子版目前还没有计划。我昨天问了出版社,主要问题是一旦出电子版就会出现很多盗版,担心影响纸质书的销售量。
#7 by happlebao on 九月 30, 2014 - 9:27 上午
Quote
出豆瓣的吧。豆瓣的还没有被公开的破解。
#8 by dong on 九月 28, 2014 - 3:15 下午
Quote
看了好久你的博客,很有意思,再买本书存着。
#9 by coffee on 九月 28, 2014 - 7:03 下午
Quote
非常期待kindle版,自从接触了kindle电子书,对纸质书有点排斥了,不便携。
#10 by 康华岳 on 九月 28, 2014 - 11:50 下午
Quote
恭喜出书!搬了几次宿舍对纸质书确实是有点怕了,不过这本书肯定要入手!看了京东的目录,第214页的居然没被审查掉,这也是万万没想到啊!哈哈!PS:如果说哲学有什么作用,那就是马克思的”怀疑一切!换言之,就是不断检验之前默认为真的任何前提,也就是不”迷信和盲从”吧。 wiki:“De omnibus dubitandum be: suspicious of everything, doubt everything. Attributed to René Descartes. Karl Marx’s favorite motto and a title of one of Søren Kierkegaard’s works De Omnibus Dubitandum Est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atin_phrases_(D)
#11 by 包琛 on 九月 29, 2014 - 5:42 上午
Quote
您能不能进一点卖给我们美国留学生啊?不然只能等回国买了。
#12 by 同人于野 on 九月 29, 2014 - 1:52 下午
Quote
这个目前可能还没什么好办法,不过有些中文书可以在京东美国网站买到,谢谢关注!
#13 by 李景焱 on 九月 29, 2014 - 10:30 上午
Quote
记得以前看过博主 弱联系 为什么高考可以预测等文章 收益良多 今个看到出书了 马上在京东上顶了一本 好好拜读。
#14 by 同人于野 on 九月 29, 2014 - 1:52 下午
Quote
多谢支持!
#15 by 左岸读书 on 九月 29, 2014 - 8:03 下午
Quote
多年看您的文章,非常的喜欢,这书是一定要买来看的。
#16 by xabcke on 九月 29, 2014 - 11:45 下午
Quote
看博主的博客也有三年多了,那时候还是在GOOGLE READER上关注的,现出了实体一定买一本~
#17 by 盲从者 on 十月 1, 2014 - 12:36 上午
Quote
恭喜!如果在微信里加入你的一些文章,可以吗?
#18 by Sevenskey on 十月 2, 2014 - 4:23 下午
Quote
从一年多以前开始看您的博客起就期待可以集结成书,当初的期望如今居然得以实现真的很开心!恭喜出书!近期一定会入手的(。・`ω´・)
#19 by tenghuanhe on 十月 4, 2014 - 6:42 下午
Quote
一直期待您的博客更新
原来要出书,真是太好了,恭喜博主
一定买来看!
#20 by Rayman on 十月 6, 2014 - 9:20 下午
Quote
还有什么可说的,自然是
“买!买!买!”
这就去京东下单。
#21 by 千橙时代 on 十月 16, 2014 - 7:17 下午
Quote
恭喜博主出书!京东已经下单,两天了还没出库发货。-_~
#22 by Albert Meng on 十月 17, 2014 - 3:27 下午
Quote
新书已经到手了,感觉很棒。我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可能有些观点不完全赞同,但读书的目的对我来说已经完全达到了、
#23 by Yansong on 十一月 3, 2014 - 3:44 上午
Quote
恭喜!欣赏博主写的文章!(还需要更多话么,为什么提示字数不够……)
#24 by quantumrose on 十一月 15, 2014 - 9:28 上午
Quote
新书已到手!
一直在看博主的文章,感谢博主的高质量博文。最近几年越来越倾向于读电子书了,纸书很少买了。这次下单是出于对博主的感谢和支持。
#25 by Victoria Zou on 十一月 19, 2014 - 11:43 上午
Quote
买了,还没看完,但是已经可以很肯定这是近几年来看到最好看的书!全书看完会大力向朋友推荐,也很高兴借此书找到了这个博客,博主加油!
#26 by yipe on 十一月 24, 2014 - 1:08 上午
Quote
至少一年前就关注了这个博客,但是完完整整读完的文章极少,买了书后才把书中内容一字不漏、认认真真看完了😓,但我看书并不能带走书中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只是刷刷经验值罢了。
看完这个书我有后遗症,就是很希望我认为是怎样的问题都有正确答案。比如这两天我跑步跑不动,自己想了下,我认为是我睡眠不足造成的,但是我马上想到睡眠不足和跑步吃力真的有关系吗?有人实验过吗?有统计数据吗?然后我会觉得我‘认为’的答案不一定是对的,我还会想我为什么要对遇到个什么事,就轻易的得出一个结论,我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想问题,会让我对很多事有误解,也会去相信大量的不一定正确的知识,我想我应该改变我的思维模式——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然后马上根据生活经验去解释事情。可是这样的想法也给我造成了困扰,我并没有能力去翻论文,我以前也不这么想问题,所谓‘无知是福’,现在我并没有比之前有更多的知识,但我却在质疑我过去很多时候对问题产生的认知情况。本来活得好好的,现在都成了‘问题少年’。
恩交代下,我是文科学渣。
#27 by 同人于野 on 十一月 25, 2014 - 5:27 上午
Quote
哈哈,你写的太有意思了!我深感荣幸。
#28 by wk on 十二月 1, 2014 - 8:59 下午
Quote
书很不错,发现一个小错误,在第100页,“最新的研究更表面不但听莫扎特CD没用”,应该是”更表明“吧?
#29 by etolew on 十二月 3, 2014 - 4:20 下午
Quote
P184 倒数第八行 “她就会对你”之后似乎是缺了一行?
P206 倒数第十行 弱相互左右-弱相互作用
#30 by 轩文葺 on 十二月 19, 2014 - 2:29 下午
Quote
十分喜欢万老师的书,也把里面推荐的一些书看了,顺带这本也在京东买了,不过自己有个毛病浮躁,所以你的这本书我也是拖着很久才看完。也希望能被你里面的科学励志给点醒。毕竟松鼠病加懒是很难有作为的
#31 by 赵文成 on 一月 6, 2015 - 2:21 下午
Quote
关注了作者有段时间了 刚刚知道已经出书了 果断下单购买了。支持一下~!嘿嘿
#32 by Tisoga on 一月 31, 2015 - 1:45 下午
Quote
希望早点出电子版, Kindle/多看/豆瓣的都可以.
#33 by 一朵云 on 二月 22, 2015 - 11:23 下午
Quote
新书年前到手,过年几天宅家里看书。
#34 by 学夫子 on 四月 2, 2015 - 1:31 下午
Quote
已经读完第一遍,准备读第二遍来着。我是先看其书,才知这个博客,说来惭愧,因为这证明我平时获取信息的方式多么落后,如此有价值之信息都没发现。
这本书中所提到的理工科思维,很大一部分是概率学。说明在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概率学大概是最好的破尘利器。
#35 by 闪闪的星 on 七月 5, 2015 - 9:15 下午
Quote
书真是本好书!但书名的雷同让我感到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36 by liuxin3272005 on 七月 23, 2015 - 2:34 下午
Quote
我正在努力把你的书推荐给更多的年轻人,即使我还没有看完!
这一趟看下来,连扩展阅读的书单都有了,就看他们好不好学了。
#37 by sienna xue on 八月 7, 2015 - 3:52 下午
Quote
总是比别人落后几步,今天才发现同人于野出书了!不过刚好室友开party,可以躲在房间里看(制造我并没有回来的假象哈哈)。
#38 by Walter Wang on 八月 18, 2015 - 9:37 上午
Quote
已买。挺好的,同样的文章比网上的内容多了些。
#39 by 残身 on 八月 23, 2015 - 12:04 上午
Quote
今天入手此书,读了大概3小时,竟然还没读完, 剩下的明天读吧。
PS:遗憾的是184页
在比赛中,多兰斯给队员减压。球队落后,他在中场只对队员说一句话:“现在你怎么想?”这句话一问,女孩们都非常自责,认为失败应该由自己来承担。女孩是重感情的,一旦你表现出对她很支持,她就会对你这招通常只对女运动员管用。男运动员需要时刻被加压,多兰斯曾经带过男队,那时候他总在中场的时候大喊大叫刺激队员。不过鉴于中国男足特别害怕压力,我怀疑也许他们需要女足的训练方法。
她就会对你……后面有有缺漏
#40 by 残身 on 八月 23, 2015 - 12:04 上午
Quote
今天入手此书,读了大概3小时,竟然还没读完, 剩下的明天读吧。
PS:遗憾的是184页
在比赛中,多兰斯给队员减压。球队落后,他在中场只对队员说一句话:“现在你怎么想?”这句话一问,女孩们都非常自责,认为失败应该由自己来承担。女孩是重感情的,一旦你表现出对她很支持,她就会对你这招通常只对女运动员管用。男运动员需要时刻被加压,多兰斯曾经带过男队,那时候他总在中场的时候大喊大叫刺激队员。不过鉴于中国男足特别害怕压力,我怀疑也许他们需要女足的训练方法。
她就会对你……后面有缺漏
Pingback: 我的新书《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 « 学而时嘻之
#41 by 大黑猫2016 on 四月 11, 2016 - 5:06 下午
Quote
看了万老师的《万万没想到》中关于学习的效率和要点,简直不能同意更多,在已购kindle电子书的情况下又马上买了一套纸质书,推荐给家人看,如果万老师能有一些提高专注力的具体方法介绍或者有推荐的相关书籍就好了。
#42 by 神之雨师 on 六月 3, 2016 - 11:19 上午
Quote
万老师,我是看了盗版的电子书才会买的纸质版,因为很棒,感觉很有收藏价值!我只买有收藏价值的纸质书。万老师加油!
#43 by Alex Wang on 十二月 5, 2016 - 8:30 上午
Quote
本书第195页的四张图的横坐标文字说明是否写错了?按文中意思,第二和第四张图的横坐标应为“消息数”。是否?盼解惑。
#44 by CAM on 三月 22, 2017 - 11:09 下午
Quote
万老师,你好。
有一个问题想请叫您一下。
发邮件的时候,加密附件和密码分两封邮件发送,
说是因为两份邮件同时被拦截的几率比单独一封被拦截的几率小,
这是否也是一种赌徒谬误呢?
我感觉是,但又好像没办法解释清楚,像听听您的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