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理环境去解释人的性格是一个很成功的理论。如果天气冷,人少,地多,该地区人必然性格豪放,如果反过来人多地少天气温暖,该地区人必然精细。但有时候 我觉得这个理论也不好使。各种不同性格本来在人群中正态分布,现在比如说假设具有某一特定性格的一个人,因为他的这个特定性格,通过偶然的机缘取得了成 功。再假设以后的史书不停的宣传并且放大他的这种性格,以至于模仿他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他的性格是否有可能成为这个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呢?
中国人的一个性格塑造者是越王勾践。他留给我们的性格基因叫做”忍”。查《简明英汉字典》,”忍”这个字有三个意义相近的英文词:bear, endure,和tolerate,如果你仔细揣摩,会发现这三个词都不能表现勾践的”忍”。bear的意思是承担,endure的意思是忍受恶劣的客观 环境,而tolerate的忍则是居高临下的。勾践留给我们的是忍辱,是包羞,是对敌人笑脸相迎,是添尝人家的粪便表忠心。
我所看到的第一个对勾践的行为表示不满的言论是李亚平《男人的天方夜谭》。李亚平认为这种”舔”出来的历史不利于我国人民的个性养成,认为从此阴谋代替了性格纯真。而我国人民的”主流”意见,则是一致认为勾践是好样的,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其实李亚平仍然低估了这个故事的重要程度。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被卧薪尝胆的故事所感染,使得中国文化中产生了很多在西方人看来可能匪夷所思的思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板凳要做十年冷。。。追求的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大约一个月之前,我看到一篇讲一个生物学者在美国忍辱负重的故事。这哥们老婆爱上了他的博士导师,两人先是背着他在实验室偷情,公开之后,离婚。整个实 验室的同事都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这可怎么混?走人?前功尽弃。殊不知中国人的看家本事就是忍!他愣是在实验室里继续为情敌工作,一直到拿到博士学位走 人,现在据说回国快要当院士了。我看的那篇文章对此行为大为赞许,但我看完之后只想告诉他,也许你是院士,但你仍然是个loser!也许有人认为嫁人要嫁 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只能用猥琐来形容。
真正把忍术发扬光大的是日本人。日本人的忍基因塑造者是德川家康。如果说勾践忍辱是为了 报仇,准院士忍辱是为了几年的努力不白费,两人都有不得已的原因的话,德川家康忍辱完全是为了野心。他的忍辱事迹说也说不完,比如织田信长让他妻儿,他毫 不犹豫就把自己老婆孩子杀了。日本人能给驻日美军献军妓,显然认为自己正在向他们伟大的祖先学习。德川家康在中国有很多信徒,有人动情地写到,”只有巨人 才知道什么是忍耐”。
美国人迷信科技,中国人迷信忍。忍文化在中国是如此的发扬光大,以至于出现了三个认识上的重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韩信胯下之辱和勾践舔粪是同一性质的事情。错。韩信的忍是忍小事,忍小人物,是居高临下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换句话说韩信不是不打,而是根本不屑跟你打。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人人,国国,都有权利忍。完全错误。”忍”是小人物小国家的特权。不管是越王勾践,准院士,还是德川家康,甚至是二战后的日本国,他们都是卑微的小人物,小国。大英雄没有忍的权利,大国没有忍的资格。
刘备也许种过菜,但曹操很容易发现他是韬晦。因为刘备也许能学会谦虚,但他学不会猥琐。
韬光养晦也许可以让越国崛起,也许可以让日本崛起,但能让中国崛起么?不能。韬光养晦这个策略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别人注意不到自己正在慢慢变强。一个大国变强别人怎么可能注意不到?你中国一个劲的韬晦,人家一个劲的中国威胁论。
不少人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来自于韬光养晦,这是不懂历史的业余看法。89年以前,中国发展有力的国际形势是冷战;89以后,中国有利的国际形势是全球化。你韬晦,美国就认为你不想崛起了么?你韬晦,斯皮尔伯格就拿你当食草动物了么?
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不管你怎么韬晦,别人注定要跟你作对。新兴超级大国之所以能兴起来,完全是因为旧的超级大国衰落了没顾得上,而不是他没注意到。
大国要有大国的思维。这个思维不是阴谋诡计,而是立规矩,立威信,要靠阳谋,而不是阴谋。大国需要的是别国的尊敬,而不是别国的忽略。大国只在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向对手宽容,这叫有理有利有节。大国不会装孙子,也不配装孙子。
什么叫”负责任的大国”?很多人认为负责任的大国就是不惹事的大国,就是不能主动挑起战争。”不惹事”,”不挑起战争”,这是”负责任的小国”,而绝不 是大国。大国不怕有事,因为世界上有事才能体现大国调节纠纷解决问题的地位和能力,大国怕的是世界上没有事。大国是规矩的制定者,执行者,而不是遵守者。
世界呼唤负责任的大国,而美国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美国经常像小国一样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美国的威信完全不足以让他来领导世界。世界呼唤中国做负责任的大国的时候,中国却选择做个负责任的小国,甚至让美国来给中国的台湾问题负责任。
“忍”字诀的第三个误区是以为一个国家的变强是逐渐的,好像一个学生一样按部就班的从小学念到大学。其实考察美国崛起,英国崛起,都是因为几场战争打赢 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崛起的,而不是今天崛起一点明天崛起一点。古龙通过考察大侠们的人生轨迹,在《圆月弯刀》这本书里告诉读者,你想当一个大侠获得江 湖地位,最好的办法不是今天杀个强盗明天救个民女,最好的办法是在江湖中有大事的时候你出来起到一个主导作用。经济硬实力也许是逐渐提高,而国家软实力则 绝对是靠大事做成的。
有人说等我们强大了再打台湾,我说我们只有先打台湾才能强大。大国崛起不是参加期末考试,没有并列第一,没有上厕所时间,更没有公平竞争。
几十年韬光养晦换来的是软实力的急剧下降。中国现在要参与国际市场,要在非洲买油田,要在西班牙开鞋店,一个只知道韬光养晦的国家是做不好这些事情的。
以前韬光养晦与其说是没能力,不如说是没有示强于人的需求。现在我们已经有需求了。经济发展要求我们做大国,政治地位要求我们做强国。
我对目前打台湾是悲观的。中国沉浸在忍字诀中不能自拔。也许老二的位置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舒服吧。
#1 by dahua on 4月 17, 2010 - 7:41 下午
Quote
现在中国需要一个时机,也许是经济危机,也许是战争
师出有名再加坐收渔翁利才能快速地成为大国
在这之前,还是要忍啊。。。。
#2 by Amos on 4月 19, 2010 - 4:10 上午
Quote
你之前的文章说历史没有借鉴意义,现在又举历史上的英法来说事,不是搬自己的石头砸自己的脚么。美国一直是个幸运儿,一战二战不仅损失最小而且发了战争财,这样的历史机遇今天的中国去哪找?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是爆发了,那是核武级的了谁都别想混了
#3 by 利涉大川 on 12月 22, 2011 - 1:29 上午
Quote
作者先前谈历史没有借鉴意义其逻辑落脚点是在那些成功学思维是否真正经得起现实推敲,需要考察预测与结果之间的契合度,而这里借鉴历史则是人之学习本能,完全是两个前提,一个是预测未来,一个是应对未来的策略。
并无矛盾
#4 by lizson on 6月 4, 2010 - 10:02 下午
Quote
踏踏实实地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让大家过得自在、自由一点,俺就满意他们了。这篇文章写得有点天马行空的感觉。
#5 by lizson on 6月 4, 2010 - 10:05 下午
Quote
打台湾俺是不去了,年龄大了。也不忍心让小儿去。
#6 by xeonic on 7月 29, 2010 - 8:47 下午
Quote
前文畅快 最后的话让人昏厥
#7 by 买二卖八 on 10月 26, 2010 - 1:58 下午
Quote
我有一计——
中央派一个苏秦张仪之类的大忽悠,秘密潜入台湾,赵本山生意太忙就别去了。
去作甚?
合计合计、怂恿怂恿台湾借助钓鱼岛之类的,与日本发生肢体冲突。钓鱼岛不好弄的话,随便在那块找个其它什么岛都行。
冲突了咋办?
就跟小时候街道上打群架一样,该咋办咋办。这本是同根生,兄弟都上了,咱这做大哥能不动手嘛。于是,哥俩就一起打日本。
打完了咋办?
这还是跟街道上的俩兄弟一样。本来俩彼此间因为一块红薯发生了争斗,整的来几年不说话,心里各自有怨气。不过一起打了旁边家属院的那家伙后,红薯的事儿就忘了,怨气也消了,自然而然的俩又称兄道弟了。国家这事儿不像俩兄弟打群架,会麻烦点,不过坐下来谈呗,哥俩也不用再打了,没准儿彼此之间的事儿也就一并解决了。
总之:不用打台湾,邀上台湾一起打日本。
顺便也彰显一下大国风采(这一条是博主的馊主意)。
这有几个好处:
1、日本的老账清了,台湾的旧情续上。国民党当初可是正面用血肉挡的日本鬼子,不比8路军死的人少吧?总之,都有个梁子还没解呢。
2、美国大兵觉着台湾也好日本也好都是他的,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俩打起来了,他拿着咋办? 不好办,既然不好办就甭管了,还是拿奥巴马开涮更轻松有趣些。
3、国内呢?让人打台湾,估计没几个会心甘情愿的去,不过打日本那会跳起一箩筐。前些天,郑州、成都、西安、上海等地不是已经冒出好多起群众上街游戏反日的事儿了嘛。所谓民心所向,正好顺水推舟,满足一下大家的心愿,别老盯着咱家腐败了、房价高了、民主了等等,挺烦的。打起仗了,谁都顾不上这些了。那个时候谁敢再冒出什么杂音,绝对有人自发的拍他一砖。这一下,大家都会齐刷刷的站到党这一边。(因为只有党才有杆枪,你只有水果刀,不战那儿站哪儿去?)
这一下,啥问题都解决了。博主兄弟,你说是不是?要不这样,你去找涛哥说说这主意,没准成:)
#8 by 同人于野 on 11月 1, 2010 - 2:37 下午
Quote
现在还打谁啊?你没看阎学通都死心了么。
#9 by 康 on 11月 2, 2011 - 9:11 上午
Quote
代理人战争是肯定会发生的
#10 by martin on 4月 30, 2012 - 9:17 下午
Quote
勾践尝粪出自何典?请不要把小说家言拿来做文章,你是科学家,不是街头八婆,请自重!
#11 by isynx on 4月 30, 2012 - 10:18 下午
Quote
请不要断章取义。修辞手法看不懂?不得不怀疑你是台湾人。
#12 by martin on 5月 1, 2012 - 10:58 上午
Quote
我问博主“勾践尝粪”的典故出自哪里,不是事实不应该当真的一样讨论,怎么叫断章取义?
我说你是尝了老师的粪才上的中学,这是“修辞方法”吗?
#13 by AQ5J on 5月 1, 2012 - 4:32 下午
Quote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14 by isynx on 5月 1, 2012 - 4:38 下午
Quote
你这叫胡搅蛮缠,懒得和你讨论。Please don’t ruin this place only because of your own paranoia.
#15 by martin on 5月 4, 2012 - 12:05 下午
Quote
请问《吴越春秋》是什么时候写的?
请问《吴越春秋》是小说还是史记?
我前面说的是:请一个搞科学的人有一个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不要把小说家言当做历史事实来进行讨论!
#16 by isynx on 5月 5, 2012 - 4:26 上午
Quote
Man, you’re a joke! 这个博客叫学而时嘻之!博文不是学术论文,管他勾践尝的是什么并不影响文章本身想要传达的信息,也不影响读者从中获得乐趣!兄弟太钻牛角尖容易得忧郁症,洗洗睡吧!
#17 by AQ5J on 5月 5, 2012 - 5:48 下午
Quote
勾践舔粪即使不算信史,也至少是一个著名寓言典故。你根据什么认为寓言不可以用来说理。难道说借用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谚语 还需要去考证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18 by martin on 5月 22, 2012 - 9:15 下午
Quote
如果你用来说明“中国人是这样的”,你就要去考证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从来没有人说“因为有守株待兔的故事,所以中国人是这样的”、“因为有拔苗助长的故事,所以中国人是这样的”,从来没有。
但是博主说“勾践尝粪”的故事“塑造了中国人”,这就要求博主认真对待,不要拿根本没有发生的故事来“塑造中国人”。
#19 by martin on 5月 22, 2012 - 9:19 下午
Quote
上面的isync:请你讲一下你心目中的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20 by AQ5J on 5月 23, 2012 - 4:06 下午
Quote
勾践尝粪的故事影响了中国人,塑造了部分中国人的性格。与此故事是否为信史无关。抬杠没有意义。
#21 by martin on 5月 23, 2012 - 8:47 下午
Quote
你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勾践尝粪影响了中国人,好吗?
勾践的故事是影响了中国人,这不错,但是影响中国人的是“卧薪尝胆”,宣扬的是立志图强,刻苦发奋,不是什么“勾践尝粪”,这种子虚乌有的事情,也并没有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而且我也看到过一篇文章,认为《吴越春秋》实际上是写于南宋时期,其用意是要“激励”当时的统治集团,让他们向勾践同志学习,最后夺回北方失地,同时也是为北宋被俘的皇帝的委曲求生进行辩护,显然他们并没有把勾践当成榜样,一点也没有要收复失地的意图。
#22 by AQ5J on 5月 24, 2012 - 4:45 下午
Quote
那勾践”卧薪”典出何处? 为什么这个”小说家言”就影响了*全体*中国人,”尝粪”就没有影响*某些*中国人?
吴越春秋是哪朝的作品就更简单了,南宋之前有没有引用此书的. 一个引例足矣.
和主贴离题太远了,你前面的质疑毫无道理.
#23 by martin on 5月 24, 2012 - 10:25 下午
Quote
勾践“卧薪尝胆”是见于正史的,勾践是历史人物,不是小说人物,先生!
勾践“尝粪”说只是削弱了勾践的正面意义,把一个本来是艰苦发奋,立志图强的正面故事变成了让人恶心的忍辱故事,没有一个有自尊的中国人会把这样的人当做学习榜样的。
是的,只要有一个例子就可以了,很简单吧!看你有没有本事找一个例子出来给我看看。
#24 by isynx on 5月 25, 2012 - 1:26 上午
Quote
Who cares anyway. Why would he?
#25 by AQ5J on 5月 25, 2012 - 6:22 下午
Quote
勾践“卧薪”见于哪个正史?先生?可不要说也来自《吴越春秋》
谁听你上政治课,我说的是故事会影响人,至于影响的是好人还是坏人,聪明人还是笨人,你慢慢论证去吧。
至于找例子,我是没空的,你自己找吧,我看你就是闲的慌。
#26 by AQ5J on 5月 25, 2012 - 6:28 下午
Quote
晋·刘渊林注引《吴越春秋》曰:「越有处女,出于南林之中,越王使使聘问以剑戟之事。处女将北见于越王,道逢老翁,自称素袁公,问处女:吾闻子善为剑术,愿一观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唯公试之。于是袁公即跳于林竹,槁折堕地,处女即接末,袁公操本以刺处女,女应节入,三入,因举枝击之,袁公即飞上树,化为白猿,遂引去。」
欢迎你继续补充
#27 by lol on 10月 10, 2012 - 1:08 上午
Quote
后面评论国际政治的部分不敢恭维。“一个生物学者在美国忍辱负重的故事”,我观察一般美国人的建议是“lawyer up, hit the gym, and delete facebook”。
#28 by 飞焰 on 11月 6, 2012 - 7:05 上午
Quote
不理解为何要支持打台湾
个人觉得那里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李登辉时代就提出的 两岸 和平选举 开放党禁报禁 军队国家花 等等才是中国之福
如果 大陆决定打台湾,我会付出至少5万美元来支持台湾
#29 by 巴摩奇 on 11月 8, 2012 - 9:02 下午
Quote
我对作者支持打台湾的心态难以理解。作者作为宣扬理性的人,却似乎在国家民族这些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的情绪化。从理性角度看,我看不出大陆硬打下台湾对人类文明的长远利益有好处。
#30 by isynx on 11月 8, 2012 - 11:45 下午
Quote
妇人之见
#31 by 巴摩奇 on 11月 9, 2012 - 12:18 上午
Quote
我对作者为何会希望打台湾颇感到兴趣,假如这是基于理性的、有目的性的功利的理由的话。不知作者会否写一篇”为何应该打台湾”,列出作者追求的实质是甚么,以及打台湾如何最有效地达到这些追求。
#32 by Tensor on 11月 9, 2012 - 8:08 下午
Quote
博主躲在美国的电脑屏后鼓吹两岸互相残杀。
#33 by Ian on 5月 26, 2017 - 12:27 上午
Quote
整篇看下來,我只知道我是台灣人,不想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