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别流行阴谋论的时代。《货币战争》是中国最流行的阴谋论,而”中国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如果你不考虑立场,本质上也是阴谋论。前一种阴谋论, 我发现最近郎咸平越来越有这个趋势。后一种阴谋论,”东方时事评论”的评论员一直都是这个腔调,所有事情都在中国掌握之中,都在中国算计之内,都在向着对 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前一种阴谋论认为世界上所有不好的事件都是针对中国的;后一种阴谋论则认为世界上所有事件都是中国安排的。

阴谋论,绝非中国近年所特有,实际上这是各国老百姓的传统思维。应该怎么看待这些阴谋论呢?

有一种小说的写法是这样的:把看似不相干的几个历史事件用同一个故事串联起来,说这些事件都是由这个故事引起的。比如金庸写鹿鼎记,就把康熙下江南、尼布楚条约等等事件串联起来,书后面甚至还有一个考证。如果你写的好,甚至可以用你编的这个故事去解释那些历史事件。

这种写法并不是小说家独创,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这样的思维模式。疑邻偷斧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种思维:当你心中已经存在一个”理论”,不管这个理论正确 与否,在现实中总可以找到能够证明这个”理论”的证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最近看一本用认知科学解释政治问题的书说,这是因为一旦人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 给事件定了性,就会有意无意的忽略那些不符合这个模式的事实。这本书并不是分析阴谋论的,但是这个关于思维模式的理论给了我们研究阴谋论很好的工具。这个理论解释了阴谋论的产生。

阴谋论的流行也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种故事特别有吸引力。而且每个人听说了一个阴谋论之后,都可以轻易的发现支持这个说法的新证据。

石油涨价,美元贬值,在阴谋论看来都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伊朗没打,朝鲜炸核设施,在阴谋论看来都是中国做成的。

其实如果要另写一本书,说货币战争中大量事件都是偶然的,甚至另外找一些事件来支持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样的书也能写出来。然而这样的书无法迎合人的思维模式,无法给人一个有趣的故事,所以很难这么流行。

我无法对这些阴谋论的可信性做出分析,因为我整天只能上网看看公开新闻,具体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本文前面说所的一切,只是为了说明如果这些阴谋论是假的,它们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也可能这些阴谋论都是真的。另一方面说,相信真有货币战争,提高警惕总比大意好?

本文真正要说的是,过分相信阴谋论,有一个极大的弊端,这就是容易错过机会。

阴谋论这种思维模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它认为任何事件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故意的。是有人或者有组织,有国家,一手遮天安排的。

一旦你开始怀疑邻居偷了你的斧子,当邻居”偶然”过来请你吃饭的时候,你一定会以为这不是”偶然”事件,请吃饭一定是因为偷了斧子心虚的结果。

一旦你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你的敌人,当你看见他们聚在一起说笑,你很可能会认为他们正在说你。你一旦认为自己的生活最近将会发生某种变化,比如升职,别人跟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被你认为是一种暗示。

阴谋论者的眼中,没有偶然事件。

然而所谓机会,却往往都是偶然出现的。 按部就班上高中,毕业考大学,考得好可以上好大学,这不叫机会。所谓机会,是指现在有一个分数一般的大学,你考上之后发现,这个大学居然今年跟新加坡有交 换学生的合作计划,于是你以一个专科院校的分数去了新加坡。也就是说,有时候会出现天上掉馅饼的偶然事件,谁抓住了就是抓住了机会。

但是这样的机会很难抓住,比如去新加坡要考英语,于是就只有那些平时英语相对较好的同学去了。这叫做”机会喜欢有准备的头脑”。

阴谋论也是一种”有准备的头脑”,只不过这种头脑是专门否定机会的。如果所有事件不是敌人安排的就是我们安排的,怎么可能会突然有一个我都没想到的好机会?一定是陷阱!

无数稍纵即逝的机会就这样被阴谋论患者错过了。在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中,机会白白的溜走。高手打牌运气不好,是否也是这个原因:他不相信对手可能不按牌理出牌。

巴菲特等待机会,索罗斯寻找机会,本拉登制造机会。阴谋论患者认为所有机会都是别人制造的,所以拒绝机会。

这个世界可能像钟表一样精确运行么?那些传说中一手遮天动不动就倾国倾城的高手,可能真的存在么?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而且不可预测自己什么时候犯错误。永远左右大局?可能么?

有的人寻找阴谋论的证据,我说不如把精力用来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