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个听起来相当正面的词,看新闻代表关心时事,就好像是个正事儿似的。但事实是大多数新闻都是垃圾。娱乐和社会新闻不提,就算是正经的新闻,有时候也只是让人只恨时间过得不够快。先是 Goolge 说不干了,然后是 Google.cn 不审了,然后是 Google.cn 又审了,然后是 Google 不走了,然后是 Google 说还要谈。可以想象,如果将来有人写本书,其中把 Google.cn 的故事当个例子谈,看那本书显然比全程跟踪这些新闻要有效率的多。有些比赛的确值得看现场直播,但有些比赛直接告诉我最后比分就行了。
网上文章大多数都是鸡肋信息。这些信息价值不大却都很有趣,吸引我们一条一条的读过去,实际上等于被动上网。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确很关心一些事件的进展,而且担心错过万一有一篇真正值得仔细研读的文章。怎么办呢?
我认为处理鸡肋信息,应该如同选拔超级女声。关键思想是要分阶段一层一层地选,不要试图在第一轮就决定谁是冠军。给每个前来报名的女孩机会,但初选的时候每人只有极短的表演时间。
时代周刊的书评栏,给新书评价等级的标记方法很有意思,不是评“好、中、坏”,而是按“值得怎么读”分类,三个等级是 toss (随便翻翻),skim (略读),和 read (精读)。本文借鉴这个名目,提出一种高效看新闻和论坛博客文章的办法。
第一步,toss.
关键是集中。比较好的做法是在 firefox 浏览器的 bookmark toolbar 上建立一个文件夹,其中包括所有每天必去访问的新闻站点和论坛。
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专门看新闻。鼠标右键点击这个文件夹,选择全部在 tab 中打开。然后浏览所有这些站点的标题。看到感兴趣的就用鼠标中键点击,这么点的好处是点中的文章会在新的 tab 中打开而不必离开当前页。
这一步要做的不是读新闻,而是挑选新闻。只点不读,直到把所有要去的站点都浏览一遍为止。
据说美国曾有一个后来很有名气的女演员,当年参加海选的时候刚刚表演不到一分钟就被评委叫停。事后才知道这是因为评委一看就知道她行,认为不必浪费时间了。这就是海选的要点。
集中的最大好处是让各条新闻在一起互相竞争,就好像排队选美一样,好的文章容易突出,不行的文章很难因为偶然因素获得点击。
第二步,skim.
等到挑选出来要读的这十几或者几十条新闻之后,一条一条地快速浏览其内容。这里我比较喜欢用一个插件,FireGestures,使用鼠标手势的最大好处是关闭 tab 特别快。给每条新闻一个极短的时间,大概扫视一遍就可以了,然后迅速关闭这个 tab。
在这一步一定要追求快。看到真正好,值得仔细读的文章也要速读。推荐使用 “Read It Later” 插件。把要细读的文章点击一下自动保存网址,以后看的时候会有一个文章列表,而且是云计算的可以跨机器使用。
完成了 skim 这一步就等于所有的鸡肋信息都被处理完毕。什么中国足球抓赌又抓了谁,什么 Google 今天又说了走还是不走,我们已经统统了解了。Toss 和 skim 这两步要快速集中地完成,比如我通常在每天早上半小时之内就这样 debrief 了互联网。
一篇文章进入 Read It Later 列表,就等于进入了超女前十名总决赛。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让好文章有机会被读两遍,加深印象。
第三步,read.
这样的文章应该随便找空闲休息时间读,因为每天工作中不上上网也不行。一旦发现有的内容真的好到了必须保存的程度,推荐使用 Evernote 在线保存,方便日后查找。
上述方法也适用于 Google reader。用 J 键一条条读过去很浪费时间,应该从列表快速选择几个值得看的看看,好的文章统一进入 read it later 列表。
使用 toss-skim-read 方法,可以确保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所有想要知道的东西都知道,每天做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惦记看新闻了。
这个方法可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长期使用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阅读品味。你可能会发现越来越少有文章能有资格进入你的 Read It Later 列表,而 Evernote 中则更多的是你“主动上网”– 自己搜索出来的技术文章。
我猜,看一个这样读新闻的人上网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只见此人把一只鼠标使得上下翻飞,噼噼啪啪一阵猛点之后,他已经把一切了然于胸。
#1 by 野草博客 on 一月 30, 2010 - 5:50 下午
Quote
野草自从用上Google Reader以后,再也不去各类门户网站了。
《最好的看新闻的网站工具:RSS阅读器。》
http://yeahcao.blog.hexun.com/44457690_d.html
#2 by 同人于野 on 一月 31, 2010 - 12:58 上午
Quote
Google reader 的方便之处在于订阅源更新慢。而门户网站的新闻随时都在更新,用 GR 怎么可能看得过来呢。直接去网站,有很好的分类,比订阅要方便得多。
#3 by 野草博客 on 一月 31, 2010 - 2:31 下午
Quote
野草觉得,自己又不是日理万机的总理,比别人慢半拍知道一些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在GR里订阅了新闻的RSS以后,扫描新闻标题也要轻松得多。
——————————————————
得到博主的亲自点评,不甚荣幸之至!
#4 by 同人于野 on 二月 14, 2010 - 4:53 下午
Quote
野草兄太客气了,我只是想交流一下个人认识。
#5 by flyink on 三月 19, 2010 - 11:03 下午
Quote
不知道算不算挖坟了。。。GR已经支持实时更新~~~
#6 by kooljazz on 一月 30, 2010 - 6:07 下午
Quote
用greader的 谁会去订阅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新闻
#7 by gzjoekeny on 一月 30, 2010 - 6:19 下午
Quote
请问 时代周刊的书评栏–这个是网站有的还是只有在刊物里出现?
#8 by 同人于野 on 一月 31, 2010 - 12:59 上午
Quote
我不太了解网站的情况,在刊物里也只占很小的篇幅,也就是读了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而已。
#9 by metaldudu on 一月 30, 2010 - 8:58 下午
Quote
对于第一步明显可以省略,某些类型的新闻(比如社会/娱乐)完全不要纳入信息源中。
对于evernote,或者用googledoc,保留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回过头来温习,会比匆匆浏览却一无所获好的多。
#10 by shirak on 一月 30, 2010 - 11:02 下午
Quote
博主把新闻称为“鸡肋”、“垃圾”,却又大费周章地筹划安排阅读新闻的步骤方法……
新闻主要还是在于及时性,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知道,或者只是想知道,至于深入了解倒不完全必要,所以采用标题浏览就可以了,感兴趣的自然会更加关注。就像LS的朋友所说,有google reader基本就可以了。我个人还会去看看一些头条,比如天涯聚焦,这样也就差不多了,顶了天再去玩聚SR之类的看看有没有好的博文。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博主也只是说出了自己的方法,但个人感觉其实有个第三步里的“列表快速选择”就行了,那就是思路的关键了,其它内容倒没太必要。
#11 by 吴志勇 on 一月 31, 2010 - 2:25 上午
Quote
你用了鼠标手势的扩展,但没用超级拖拉的扩展。有了超级拖拉的功能,你点住超链接往上一拖,放开左键后,链接会在新的标签页打开。
#12 by titan on 一月 31, 2010 - 8:25 上午
Quote
我每天早上读凤凰网的新闻标题,基本上就知道世界上发生了啥。反观扭腰时报的风格就比较怪异,新闻标题词不达意,如“Courts emerging as battlefield for fights over climate change”,结果正文不过是说”某岛居民诉能源公司求气候迁移补偿“嘛,我就以为标题意思是“法院介入气候变化争端”,完全被误导;它家文章正文还喜欢举例,如”Not long after 14 year old Saphne Joseph escaped…”、”Tiny Kivalina, Alaska, does not have a hotel…气候变化新闻”,实在是很耗时间;而最重要的信息提也不提,CNMD没解释中段、撞击反导和对朝鲜、印度的地缘意义,通篇都是台湾岛民不高兴,中国人喜欢偷技术,印度人很恼火…pussy.
学生和一般人可能根本没必要跟时事消息。像google这事在扭腰时报上一周内有十几篇文章,三天有头条,有一天有2整版的google文章。结果最后google又不走了,那读者花一周时间吸收些中国和谷歌微妙信息不就浪费了?最糟的是我读第一篇转述官方博客的报道后就猜到google根本不会走,我读了最后一篇还是这个认识,你说这是不是谋杀我的时间?
我得减少读这些新闻的时间,多读书才是王道啊。
#13 by 同人于野 on 二月 14, 2010 - 4:59 下午
Quote
本来新闻标题就应该简单明了,最好让人看过标题就知道事情的大概。但纽约时报这种“牛”报,有不得不整一个令人费解的标题的苦衷。因为有些读者拿到报纸,或者跑到他家网站的时候,可能早就在电视里知道这些新闻了。如果这些读者看到纽约时报的标题跟新浪网一样,他们就会轻视纽约时报。所以他们非得摆个“在这里,读懂美国”的姿态。还是读书才是王道,我现在也很少专门去看纽约时报了。
#14 by titan on 二月 15, 2010 - 4:19 上午
Quote
这真是个态度问题。“在这里,读懂美国”的意思就是我看报纸是来受你教育的?他家的苦衷我作为消费者没必要理解,除非我目的是看懂美国人怎么想。上个月卖台湾武器的时候周围白人的无耻反应早就让我放弃争取他们搞统一战线的想法了。我觉得08年的那些培养亲中媒体的想法现在看来纯属天方夜谭。有PR高手就让他搞,我还是努力研究怎么硬砸的好。
PBS上有记录片说报纸要么是有一个显赫家族支撑(扭腰,USA TODAY),要么就要超级本地化,放弃国际和州外新闻,多刊垃圾般的社会新闻和减价卷。我觉得要是这种趋势下去,整个纸上报纸业没什么好拯救的,倒了就倒了。
美国的电视新闻工业也很无聊,我还要写纸研究。硬新闻垃圾信息爆炸,软新闻全是意识形态,唯一我还看的节目就是The Daily Show和24了。
到头来我的有效信息来源只剩下凤凰网首页(标题很好,基本没有点进去的必要)和西西河。
报纸有没有可能学西西河呢?高素质原创评论和知识普及,不搞带spin的新闻报道。
#15 by 猥琐男 on 一月 31, 2010 - 4:51 下午
Quote
我还有一种浏览新闻的方式,就是充分利用校内网等社交网,让别人帮忙过滤到不重要的新闻,留下与我密切相关的。
因为社交网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的希望被关注的欲望,所以好友会把有意思的事写在状态或日志里,也会分享较好的视频。
所以选择兴趣,品味各方面都比较相近的人作为校内好友。这样好友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也大多会是你感兴趣或相关的。
比如有人的状态是“这学期GPA的不高”,我就知道成绩出来了,可以查了。。。
#16 by feiqu on 一月 31, 2010 - 11:09 下午
Quote
我喜欢吃饭时上牛博,一般看完就是一顿饭。如果还有时间就去newyork time看看头条,基本上就没胃口再吃了。
#17 by hfantasy on 二月 1, 2010 - 12:11 下午
Quote
我已经不再用google reader了,因为rss都是没有经过筛选的内容,浪费时间。一天不看rss就超过千条,毫无疑义,光读标题都很浪费时间。我还是喜欢直接进入网站首页,因为首页列举的新闻都是经过人工筛选的。
#18 by feiqu on 二月 1, 2010 - 6:23 下午
Quote
http://www.bullock.cn/blogs/zhangwuchang/archives/94215.aspx
非常好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其实相互推荐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基础是志同道合。
#19 by feiqu on 二月 1, 2010 - 6:47 下午
Quote
博主能否推荐一些有关科学哲学的好书啊?
最好是中国大陆能买到的。
谢谢!
#20 by 同人于野 on 二月 14, 2010 - 4:40 下午
Quote
多年前有一套《第一推动丛书》里面有一本《上帝与新物理学》,我当初读很喜欢。如果那本能算得上“科学哲学”的话。
#21 by 张慧聪 on 四月 26, 2010 - 10:31 下午
Quote
哲人石丛书和第一推动丛书都做得不错
Pingback: Read It Later [Tool] | 范冰的博客
Pingback: Read It Later - 轻量级的网络阅读辅助工具 | 同步控
#22 by 午夜兰花手札 on 二月 9, 2010 - 2:35 下午
Quote
鸡肋尚能容忍,更无法接受的是如今的新闻标题都是:疑似、预计、可能……
#23 by 左岸读书 on 二月 27, 2010 - 3:11 下午
Quote
这就是阅读的层次!
Pingback: 如何阅读信息和提高阅读效果? - 左岸读书_blog
Pingback: 如何阅读信息和提高阅读效果?
Pingback: Style-Stephon » Blog Archive »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转自左岸)
Pingback: Emacs中的Evernote – evernote-mode | Emacs中文网
#24 by 眼镜熊 on 九月 26, 2012 - 10:07 上午
Quote
这个就是在线算法和离线算法的区别,而且是在线算法表现不怎么样的一个例子。
当你Online的报道情报的时候,最优策略是把每一个最新消息都当成高价值的;但是这条消息的真正价值是要放在整个过程里评估的,也就是说只有等整个事件结束了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重要。
另外,事后概括也比较有效率。你可以把连续1000天的A说成是‘1000个A’,而不是说1000次A。
所以我很少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