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category 国是

竞技体育是一场战争

我国”有知识”阶层中的某些人对于竞技体育有很多自以为是的误解,本文试图给这帮人讲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现代竞技体 育。有人批判中国对竞技体育的所谓”举国体制”,花国家的钱培养运动员去拿金牌,相比之下好像美国人都是业余自己玩就比中国玩得好;有人认为体育应该追求 公正,当初不应该让小山智丽让球,现在更不应该看不起人家;有人认为”乒乓球陪练”这个职位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是一种侮辱。

竞技体育不是你家小孩参加校运会。

国际奥委会在历史上曾经一度强调”业余”,好像业余才是体育的本质,职业运动员是对体育精神的玷污。你能知道这段历史,看来你看过迎奥运专题节目,你真 有知识。可是你也不看看现在都什么时代了。福布斯排行榜姚明2006年收入是2.6亿,刘翔5800万,1个姚明=4.48个刘翔=14.4个章子怡。姚 明是美国标准不提,刘翔的5800万是个什么概念?国内现在年收入12万以上算高收入需要报税,刘翔等于483个人的高收入。一块奥运金牌给运动员带来的 最直接收入也不止100万。如果在美国,运动员收入更高。在这种巨大利益下你以为美国不搞举国体制,美国运动员是在社区公园里自学训练的么?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每一个成名运动员的背后都是天价的金钱,一整个训练团队数年培养的心血,和无数个被淘汰的冤魂。这叫一将功成万骨枯。

芝加哥黑人区街头有好多贩卖毒品的青少年。他们就算能成功卖出毒品,所得收入也要大部分上交,自己拿到手的钱远远低于美国最低工资标准。而且这一行风险 还特别高,据《Freakonomics》这本书记载,一个少年在街头混三年,被人用枪打死的概率是1/4,甚至超过美国死刑犯最终被执行的概率。如此的 高风险低收入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干?他们何不去麦当劳找份工作?原因就是干黑社会存在一个有朝一日当老大的希望,而一旦去了麦当劳,这辈子估计就是俗人一 个了。可惜这个当老大的希望就如同海底捞针一样渺茫。但就是有人趋之若鹜。
你猜怎么着,如果你考察一下混在好莱坞那些做明星梦的少男少女,他 们的人数一样众多,生活一样艰苦,最后成为明星的概率一样低!好像是超女张含韵刚刚成名不久的时候,作了一个节目,内容是一个大学教授劝她这么年轻应该好 好回学校读书,不要出来当明星。我听说这个节目之后只能笑话这教授连事都不懂。如果张含韵真的回学校读书,三四年以后就会被世界遗忘。书读得再好能考上清 华么?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最终等待她的可能是啤酒导购小姐之类的职位。

竞技体育也是一样。国家队就那么几个名额,可是有多少个小 孩从小就练习乒乓球?换句话说不练乒乓球那些父母没钱,自己学习成绩又一般的孩子又能干什么呢?国家队就要那么几个人,其余的绝大部分人最后球技,学业一 事无成。有的人去了趟日本,发现日本人打乒乓球没我们这边认真,意思好像我们都太土了。你去考察一下日本女孩为了当演员认真不认真。乒乓球是一个项目,在 有些地方这个项目是认真的。

对于那些被淘汰的运动员,国家队”陪练”其实是个不错的工作。NBA各队也都有陪练,也没见人说什 么。打不好能当陪练就不错了。对明星来说这是事业,对一般人来说这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幸亏国家队按摩师不是运动员出身,否则有人会说一个运动员居然国 家迫害他让他给人按摩!

竞技体育不是什么娱乐什么游戏,这是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绝不仅仅是运动员的。

打 进世界杯决赛圈,起码的出场费就是400万美元,这远远多于中国足协一年的经费。广告和其他收益还不算。有多少人能理解打进和打不进欧洲冠军联赛对一个俱 乐部来说意味着什么?有谁知道印度人为了一面奥运金牌愿意花多少钱?奥运金牌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社会组织能力,经济发展这些综合国力的竞争!

很多人喜欢把竞技体育跟全民健身联系起来,这是起码的逻辑错误。竞技体育是一个产业,它的产值可以极大,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税收。全民健身跟除了能为竞技体育发现人才之外请问二者还有什么必然联系么?往一个产业上投资,跟修建社区健身公园有什么必然矛盾么?

我上中学甚至初中的时候就能说出十几个意大利城市和十几个德国城市的名字;我还知道瑞典的福利体制;知道那时候朝鲜看病不要钱,甚至对外国人也如此;我 熟悉海湾各国;知道阿联酋卡塔尔马尔代夫的风土人情,所有这些知识都来自足球报。如果这些国家和城市做广告,请问他们需要花多少钱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现在回到中国的举国体制。中国没有多少能花重金请得起私人教练的家庭,而且还得保证这些家庭的数字之大足以包括一两个天才在里面。中国大学也没有那么多 钱给运动员发体育奖学金。中国是不是就不必在国际上做广告了?是不是就不给刘翔们赚取5800万的机会了?是不是就不必开发这个巨大产业,参与这个竞技体 育大市场从中分一杯羹了?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各个方面从在世界上全面落后,到全面追赶,到全面领先的国家来说,自信心是至观重要 的。你可以说那些本国选手的了金牌就感觉自己脸上有光的人都很愚蠢,可是全世界范围内还就真有这么多愚蠢的人。我还就是一个这样的蠢人。这个办法在提升自 信心方面还就真好使。

既然是一场战争,就需要专业精神。战争需要人牺牲。进攻的时候需要有人去堵抢眼炸碉堡,撤退的时候需要人掩护,你不愿意干,你不是专业军人,你淘汰。当一个胜负关系到几十万美元的时候,你说你性格不好是没有人同情的。你性格不适合,你死。

战争还需要爱国主义。2004年奥运会立陶宛队教练是NBA达拉斯小牛队的小尼尔森。他明确表示,如果立陶宛跟美国队相遇,他不参加临阵指挥,因为他不当”叛徒”。幸亏小尼尔森是个美国人 !要是中国人大家又说中国迫害了。

如果小山智丽是个女民工(我绝对不歧视农民工),她爱怎么骂中国怎么骂中国没人理她。如果国家在你身上投入了相当于现在国际行情数十万美元,你再背叛就不能指望别人原谅了。

你谈体育精神,你谈公平竞争,你谈国际主义,你跟你家小孩谈去,你没资格我们谈。

因为我们都是冷血黑帮。

我们谈论的是一场涉及到成万上亿财富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荣誉!…

猪年的奶妈主义

猪年春节晚会上一只猪的形象都没有,据说这是为了避免伤害回民的民族感情。我国春节晚会一直都是禁忌多多,其中最重要的禁忌原因就是”零伤害”原则。我记 得很久以前有一年春晚本来有个相声是歌颂张家港交警的,这样的节目不批评不讽刺任何人,最后居然根据这个”零伤害原则”被枪毙了。为什么呢?全国各地都有 交警,你却单单表扬张家港,让别的交警怎么过年啊?

“零伤害原则”的运用在我国平时的精神生活中随处可见。请问过去十多年里中国 可曾拍摄过一部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视作品么?没有。因为现在跟越南友好了,不能再提那场战争伤害人家感情。为了不伤害印度人民感情,当年打印度的战争 从来就没提过;为了不伤害东盟国家感情,我们关于海军的作品从来不提南沙群岛。甚至为了不伤害中美友好的大局,连一部正面描写抗美援朝的作品都没有过,据 说曾经拍摄过电视剧,只不过不让播。
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假想敌。想搞军事题材又不让设假想敌,最终结果只能是演习故事。左一部右一部号称中国版的《兄弟连》,结果一看片全是演习连死人都没有,这叫什么军事题材?
我国反腐,涉案题材的电视剧中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不能用真实地名,估计是怕得罪当地老百姓或者当地地方官吧。不过现在更干净了,干脆规定涉案剧不能再黄金时间播出,我国观众幼小的心灵从此必然是越来越纯洁了。
美国电视剧《反恐24小时》当年还没涉及到中国题材的时候,有人曾经考虑过引进,但有关部门不允许:这个片对中东国家不友好,我们不要引进了得罪人。美国人拍了电视剧都不怕得罪人,你引进怕什么怕?!

其实这些不是言论自由不自由的问题,而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常见现象:总有一帮人总是觉得这件事会伤害谁,所以干脆要求禁止。本文要说明的是这种现象是一种 社会病态,是一种”富贵病”。你以为你保护了少数人的感情,可是你牺牲的是多数人的主见和智慧。难道老百姓就那么容易误会,没有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么?

越是发达国家,越有那么一帮人整天就想着这个”零伤害原则”。在美国这种社会病已经如此严重,以致于大家发明了一个词来对其精确描述: nannyism (奶妈主义)。这个词的意思是说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伤害的事情。美国社会的奶妈主义病有如下例子:
– 有人呼吁中小学校干脆取消一切”竞争性的”比赛。理由是如果比赛有输有赢,输了的孩子会留下心理阴影。
– 纽约市有人呼吁立法,说禁止行人戴耳机听 ipod的同时过马路。
– 这个例子很象我国这次春晚:美国体育记者,大学官员不让学生用印第安词汇给球队或者球队吉祥物命名,理由是怕引起印第安人的愤怒,尽管调查显示印第安人对此根本不反感。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美国的奶妈主义病有时候比中国严重且泛滥,但真正的社会精英对此都是排斥态度。而且美国在某些方面病情比中国轻得多。就拿这次猪年春节 来说,中央电视台怕得罪人不敢有猪的形象,可是google居然就敢在主页上画两个猪,也没见穆斯林抗议。美国电视剧充斥暴力元素,反恐题材直接找中东人 当演员,没听说有人抗议。美国到处设假想敌,在电影里面跟所有国家都敢为敌,也没见任何国家表示这就不友好了。

奶妈主义可能是一个社会富裕的 结果。比如说穷人家孩子出去玩摸爬滚打都没问题,富人孩子就必须老老实实玩过家家,别把衣服弄脏了。

但奶妈主义绝对不是一个国家崛起变强大的原因。你幼稚社会不幼稚,你友好世界不友好。郑渊洁很早以前就对我国儿童整天看中央台”甜甜的酸酸的”不咸不淡 的弱智动画节目表示过忧虑,说美国小孩看变形金刚日本小孩看圣斗士星矢,我国小孩要是整天看小蝌蚪找妈妈的话将来参加国际竞争会不会打不过人家啊?

中国不让黄金时间播涉案暴力剧,说怕小孩看见学坏。以前有个计算机游戏《命令与征服:将军》,内容是中国,美国,恐怖分子三方对战。中国把这个游戏给禁 止了,因为其中出现了恐怖分子袭击天安门的镜头。然而美国公司制作的这个游戏里面美国受到的打击比中国还大,怎么人家不怕小孩玩了影响不好?美国孩子讨论 M16性能的同时,我国孩子就只能研究谢霆锋么?

温室不能培养英雄。把国家变成一个大温室不是强国之道,是弱国之道。和谐社会是磨合出来的,不是压制出来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恨没有痛,怎么能随随便便成功。我国要崛起,需要给涉案剧黄金时间,给穆斯林同胞一个学习宽容的机会,给解放军找几个假想敌,给孩子买把枪。

— — —

注: nannyism 这个词相当新。很可能还没有收录到任何一本正式字典里,连 wikipedia 都没有这个条目。我所找到的唯一解释来自urbandictionary.com,意思是”When people do what they can to ban everything that they feel COULD cause harm”,就是这个解释还是2006å¹´10月15日刚刚才有的。因此我不知道怎么正确翻译。字面意思应该是”保姆主义”,但百度搜索表明”保姆主义”我 国已经另有所指,大意是表示学校和父母事无巨细包办一切。采用”奶妈主义”也有问题,因为”奶妈主义”是魔兽世界玩家的一个专用词。…

夏令时是一场现代化演习

  本文研究现代化发达国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就好像受到训练一样令行禁止行动有序。这里说的不仅仅是老实不违法乱纪,而是能够自觉遵守那些”非传统非显然非本能”的社会规定。
  
  传统社会一般人其实不需要特别学习什么法律,谁都知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些法律跟社会习俗是一致的。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多规定是不符合一般人直觉的。比如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如果不年年讲月月讲,很多老百姓就不能理解,因为这有悖于人的生育本能。再比如说针对行人的交通规则,一般人直觉就是认为如果我有把握在别的车过来之前穿过马路我没必要等绿灯。想让人民普遍养成遵守这些非直觉规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非得长期努力不可,只有发达国家才能真正做到。
  
  如果国民养成了不管政府有什么复杂规定都能自觉执行的习惯,好处是非常大的。首先降低了社会运行成本,大家有序都办事,小小的不自由可以换来很大的自由。比如说如果行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管理的成本必然大大下降,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更进一步的好处是给了政府”与时俱进”的调整政策的灵活性。美国国会和政府永远都在制定新的法案,今年说这么办,明年就说那么办,不管政策怎么变动老百姓很少对这种变动频率本身抱怨,因为本来就应该随时根据客观条件变法。美国社会的先进之处在于老百姓对法案的社会惯性很小,说变全国都能变。大家对法案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其内容是否合理,而不会说”我们早就习惯这么办了,现在要改变很不习惯”。
  
  比如说一个夏天天气干旱,州政府规定给自己家草坪浇水禁止使用自动喷水器,只能用水壶,因为手动的比较省水,然后老百姓就真能这么执行。如果老百姓没有自觉遵守规定的习惯,政府可能只好限时段供水,或者干脆提高水价,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必然要大得多。
  再比如说如果老百姓都能做到自觉申报,政府就可以随时调整税收政策。想鼓励消费就鼓励消费,想鼓励投资就鼓励投资,想鼓励慈善事业就捐款免税,什么时候想要刺激成人上夜校继续受教育就推出照顾学费计划。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人民能随时适应多变的税法,能够理解复杂的申报税表这个事实上。
  
  上古时代我们认为”帝力于我何有哉”人民忘记政府存在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就好像体育比赛观众忘记裁判存在的裁判才是好裁判,这种思想不适合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够经常感到政府存在,能够主动适应政府随时变化的政策的时代。
  
  要想让我国人民,甚至是边远山区的贫困农民,也能做到行动有序令行禁止,我建议从恢复实行夏令时开始。我国曾经在1986-1991连续六年实行夏令时,最后在承认省电的情况下可能因为带来的社会不便太多而”暂停”。数年以前我看南怀瑾的书,他认为夏令时是美国人发明的笑话中国人当真了,根本不可能实行。其实南怀瑾可能真不了解情况。
  夏令时(美国叫 daylight saving time)在美国早已形成习惯。老百姓到时候都能自觉拨表,学校和工作单位甚至根本没有什么特别提醒。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倒是外国学生办公室专门给我们到时候就发个电子邮件提醒一下,美国人不需要提醒。飞机航班,电视节目表,一切一切根本不需要特别注明是夏令时,老百姓已经把夏令时当作正常时间。美国最近通过的新法案要求把执行夏令时的时间增加到每年九个月。
  全世界现在有超过100个国家实行夏令时。发达国家中不实行夏令时的可能只有日本,而该国据说主要是教育部反对,因为教育部怕放学太早孩子们”晚上”出去玩。
  实行夏令时不仅仅是省电,还可以让老百姓有更多时间”夜晚”外出,刺激消费。但我想说的是一个间接好处,那就是这是对老百姓听政府统一号令的一个训练。
  
  想想看,到了这一天全国不管是谁,不管在哪里都能统一拨表,这是社会文明的巨大成就。德国早在一战以前,还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时代就开始实行夏令时了,所以现在德国人是最守纪律的。可恨我国只坚持了六年,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小学生从小就受到训练,到现在20年过去可能我国人民已经养成了这个好习惯。
  
  军队训练齐步走,这个技术在战斗中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士兵养成行动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好习惯。战国时代哪个国家的人民最听指挥?秦国。现代哪个国家的人民最守纪律?德国,日本,美国。这就是现代化。
  
  美国国土的东西跨度根中国差不多,但美国有四个时区,老百姓旅行到哪个洲都知道对表;中国以前除了北京时间之外还有个乌鲁木齐时间,现在好像也废除了,结果中国全国是一个时间。美国东西部人口多,实行山地时间和中部时间的州人口都很少,但是也没有因为怕麻烦而在全国减少到两个时区,该四个就四个。这种一个国家内部时区不同的做法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老百姓的纪律性呢?
  
  由此可以进一步联想,欧洲各个国家都很小,出国旅行很方便,但各国法律不同。比如英国左侧通行实行英制计量单位,而其它国家大多是右侧通行实行公制计量单位。那么对于一个出国旅行的欧洲人来说,适应各国的不同法规就是一件家常便饭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说,欧洲人因此就有更强的法制意识。
  
  我国历史上长期是大一统国家,老百姓绝大多数情况下感觉不到法律的存在。我想对于古代乡村村民来说,他们的”全国”意识可能仅仅来自于科举考试或者皇帝驾崩的国丧期间,甚至交税纳粮都是一个相当本地化的事情。毛泽东时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农村带去了现代化信息,大跃进期间的全国炼钢也有点一致行动的意味,抛开所有弊端不说,实际上那个时期边远地区人民的现代化意识的确在显著提高。现在必须寻找更好的办法。
  
  一个具有现代化意识的公民必须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法规随时保持敏感,为了培养这样的公民,我国需要恢复实行夏令时。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我觉得我国八十年代邓小平当政的时候政府有不少像夏令时这样的现代化尝试,很不错。比如说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党小组长》宣传的就是现在所说的”党内民主”;那时候的相声也有很多讽刺官僚主义的。现在看来感觉那时候的政府在主动教育人民成为一个现代化公民。结果这些东西进入九十年代反而没有了。原因我想谁都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