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三个境界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热衷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 认为真实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 看”,要想谈论读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 正经书《淮南子》,《孟子》,可能会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么神 圣;如果进一步去读更早的《左传》,《尚书》,你的最终结论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纣王,这两个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真不好说。(参考文献: http://xiaoshui.gkong.com/article.asp?bid=1&zid=6&jid=53)

中国人一向喜欢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历史人物,然后非得整出一个忠奸善恶来,然而真实历史完全不是这样的。用善恶标准看待历史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大的受害 者可能是万历皇帝 朱翊钧。当他发现自己原本无比尊敬的张居正先生居然也有奢侈腐败行为,美好形象破灭以后对社会彻底失望,干脆来个几十年不上朝。现在的家长只让孩子看 PG-13的电影,培养出来的都是朱翊钧,殊不知R级片才能训练真人才。

第一次把政治斗争中很难区分好人坏人这个思想在老百姓中 普及的可能是当初一部叫做《雍正王朝》的电视剧,其实这个片对雍正还是有点故意美化。等到《走向共和》出来以后,大家思想彻底崩溃,发现怎么李鸿章慈禧也 做有道理的事啊,一直到最近开始有人呼吁给秦桧平凡甚至批评岳飞,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不如多学点权术吧。整天看《雍正王朝》的人跟看 《还珠格格》的人玩办公室政治,那还不是视之若掌上观文么?

《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走的就是这个路数,帮你分析权力斗争 中的成败得失。很多政治人物,比如张学良,非常喜欢读《明史》,大约也是出于与人斗争其乐无穷的意思。当今在权术史学方面的大家当属吴思先生,他的《潜规 则》早已深入人心成为现代汉语新词汇,其跟后来的《血酬定律》的合订本,叫做《隐蔽的秩序》,副标题”拆解历史弈局”,权术味道十足。我记得记者问他你是 否担心有人把你的书当官场指南看,吴思笑说那也没办法,简直是做广告。

其实权术也有高级的,比如说《战国策》就比《厚黑学》高级得多,兵者诡道也,一点都不丢人。

达到读史的第一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不知道善恶的状态。

读史的第二个境界是天下大势。如果说达到第一境界的已经是人中之俊杰,达到第二境界可谓凤毛麟角,因为只有把历史读通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是人改变事情还是事情改变人?只有把握了天下大势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历史人物:他们想的不光是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们也有关于中国应该往何处去的理想。达 到这一境界,不但不会去划分好坏人,而且会发现用道德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其实没什么意义。比如说武则天。大多数人可能对武则天的”面首”问题最感兴趣,并 以此来批判她;第一境界的”历史学人”会从宫廷斗争角度去评论,总结一个女人怎样称为女皇,怎样屠杀异己。但是如果你看的是天下大势,就会更加注意尽管当 时朝廷上腥风血雨,老百姓的日子其实过的还不错。

看天下大势首先要看大局。中国史书特别爱写宫廷斗争,而对经济和社会的大局描写 不够。如果100年后有人找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报纸,很可能得出结论说最近几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失败的,因为搞得学费那么贵,大家怨声载道。但大局是什么 呢?是2006年高校招生540万,是1998年的五倍!那些今天抱怨学费贵的大学生,如果不改革的话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 学率达到23%(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2/113913874187.shtml),这就叫大局。

其次要把大局放在前后历史中去看。三国的天下大势不是什么”分久必和合久比分”,而是中国统治集团从贵族阶级到士族阶级过渡的大局中的一个插曲。如果把 握了这个大势,就会更加注意袁绍和荀彧这样的人,而不是吕布和貂蝉。易中天最近的《品三国》最后几集讲述了这个天下大势,其境界显然远高于王立群的宫廷斗 争。

研究天下大势的人根本不会在意朱元璋杀戮功臣,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和推动八股文才是更重要的事情。雍正用不用血滴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摊丁入亩土地政策。

研究天下大势,看政治主要看制度的演变,看经济主要看政策和数字。明朝为什么灭亡?从崇祯的性格去解释,其实不如从整个明朝的税收政策,税率偏低导致国家没有力量干大事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有道理。

但是把握天下大势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历史学界根本没有定论,只能靠个人自己体会。中学历史课本其实一直都在强调天下大势,但郭沫若的那一套把中国分成奴 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理论到底对不对?郭沫若从个人品质入手去分析李自成兵败,《甲申三百年祭》到底有多少道理?很难说。

就算知道 了政策比道德品质重要,那么一项具体的政策到底是对是错,其实也不知道。比如说雍正的摊丁入亩,把以前的按人头征税改为按土地面积征税,显然对老百姓大大 的有好处,是好政策没错吧?也不一定。正是这个政策导致人口暴增,而在没有先进灌溉技术的情况下,人口暴增可能是乾隆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最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八股文考试,现在主流意见当然是它限制了人的思想。但八股也有积极的一面,就是确保了公平。如果文章样式内容随便,可以想象身在京城大户人家的 孩子肯定见多识广写出来文章比山区孩子好看。比如几年以前全国统一高考试题的时候,北京分数低录取率高,北京教委的辩护就是我们北京孩子虽然分数低,但是 有见识啊!听到这种说法边区孩子肯定反问你会背几句《大话西游》台词就叫有见识?八股的优点就是根本不可能考《大话西游》。八股就好比GRE考试,是一种 尽量确保公平的”能力”测验,这就确保了来自海南的人也能在官场有一席之地,就好比说中国大陆学生GRE成绩普遍超过美国学生一样。

兴一利必生一弊,真正选择政策真是如履薄冰。

达到读史第二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对错的状态。

读史的第三个境界是纯粹为了历史。大多数人学物理是为了通过考试,有些人学物理是为了使用物理定律为人服务,只有极少数的人学物理纯粹是为了好奇,他们 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不能统一感到坐立不安。前面说的两个读史境界其实都有点以史为鉴的用意,而真正的 主流历史学家,比如我最近读的这本《Are We Rome?》新书所介绍的西方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实际上认为古为今用毫无意义,历史没什么用处。易中天在接受崔永元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他不提倡古为今用, 这一点显然比吴思专业。

政治家特别喜欢引用历史来说明今天的行动。因为以前古人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是这么做的,这件事告诉 我们的道理是。。。但历史学家会告诉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古人遇到的情况根本不是你说的那个情况,他们采取的行动也不是你说的那个行动。搞不好历史学家还 会告诉你,这位古人是否存在,我们有争议。

一个最新例子是9/18东北军不抵抗。以前的主流看法一直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 板上钉钉一般。金一南2004年讲话介绍了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张学良跟东北军将领讨论之后认为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因为害怕而主动不抵抗,跟蒋介石没关 系。(我以为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低估了当时东北军的实力,张作霖家底雄厚,比如空军飞机数量超过日本全国战机总数的一半。)最近看到张学良自述,他自己的 说法是当时他判断只是小股日军闹事,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不抵抗,也就是说大意失东北。(你信么?)那么东北军到底为什么不抵抗?注意从三个版本我们可以学 到三个不同的人生道理,那么哪个才是对的道理呢?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如果你想古为今用,其实历史上是否发生了这个事件根本不 重要。满清入关不需要读真实历史,读的是《三国演义》,而且把”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用来陷害袁崇焕还取得了成功,尽管”蒋干中计”其实是罗贯中虚构的 故事。从小说,寓言,神话中都可以学到道理古为今用,而且真能用上。学术界对南怀瑾的最重要批评是他使用典故不分真实还是虚构历史,其实南怀瑾说的明白, 大意是史书上的东西可能除了名字是真的,事情都是假的;而小说里的东西除了名字是假的,可能都是真的。所以所用水浒传分析江湖斗争一点问题没有。

真正的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带有功利目的,他们只是想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也是人写的,司马迁也有主观情绪,拨开历史迷雾去分析真实情况,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达到读史第三境界的人,他的思想已经进入了不知道真假的状态。

不知道善恶,不知道对错,不知道真假,一问三不知才是真正的历史专家啊!…

公民洗脑指南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笑话。一个成功男人,他有三个女朋友,但是不知道跟谁结婚好。于是他给每人5000块钱看她们怎么花。第一个女朋友5000块钱全部用于 给自己买化妆品;第二个女朋友没有自己花,而是用这些钱给他买了衣服;第三个女朋友给他买了衣服,还把一部分钱存了起来,说是为两人将来投资。那么钻石男 应该跟谁结婚呢?
答案是他选择了胸部最大的那个。

胸大才是硬道理,已经成了现代中国的一个评价美女的公认标准,用句 学术术语叫做 Conventional Wisdom (有人翻译成”传统智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30年以前,甚至更以前,胸大并不是什么中国传统审美指标。比如大多数男人都喜欢林黛玉,但是并不怎么关 心她的乳房。要说大小,中国男人本来其实更关心的是女人脚的大小。是什么改变了中国人的 conventional wisdom 呢?

是电视广告。据说改革开放一开始,首先是外国内衣厂商发现中国女人胸部太小,因此市场太小。于是大做广告,宣传做女人”挺”好的,然后跟进的是丰胸和保 健品厂商。在电视广告的教育下现在中国人终于掌握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审美观。胸部不是不重要,但如果没有电视广告,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重要。

《Freakonomics》(中文版是《魔鬼经济学》)这本书记载了广告改变美国人 conventional wisdom 的故事。1920年代以前美国人从来不认为口臭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但广告改变了公众习俗。19世纪美国就有一种外科防腐剂,叫做利斯特防腐液 (Listerine),改进以后也可以做地板清洗剂和治疗淋病,卖的一直不好。这种药真正成功是因为一个”我能忍受他的口臭么”的广告,说约会中的男女 因为口臭而郁闷。这个广告改变了两件事情:1. 七年内,生产利斯特防腐液公司的收入从11.5 万美元上升到800 万美元;2. 美国人从此认为口臭比淋病还严重。

一旦有了电视,广告的作用就从关键性变成了决定性。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因为电视广告的出现,传统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和”看不见的手”理论已经失效,人们因为看了广告而买了很多对他本来没用的产品。不是需求产生消费,而是广告产生消费。

本文不是为了研究广告,本文研究的是自由和民主。如果电视可以让你购买你本来不需要的东西,那么电视是否也可以让你投票给你本来不应该支持的政客呢?答案是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政客想要当选,只能也必须靠电视广告。美国选举实际上是广告大战,是金钱大战。

说这番话的不是中国政府一年一度的《美国人权白皮书》,而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戈尔去年整了个 《An inconvenient truth》鼓吹全球变暖,今年终于开始研究真正的大问题了,他出了一本书,叫做《The Assault on Reason》。这本书我刚刚开始看,感到戈尔正在从一个政客变成一个思想家。

戈尔认为是电视改变了美国整个的政治游戏。传统上 本来选民们主要通过报纸来了解政治,而现在则主要是电视。美国人现在平均每天用4小时35分钟时间看电视,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0分钟。看电视和看报纸的区 别是本质的:报纸更讲”理”,而电视则可以用很多手段来左右人的思想,也就是洗脑。

决定选举胜负的是电视广告,这句话绝非夸张。 戈尔讲述了他自身的经历。1984年戈尔竞选参议院的时候他的对手是 Victor Ashe。民意测验显示戈尔的领先优势正在消失的时候他的竞选顾问仔细研究了双方的形势和广告情况,提出了一个关键建议:我们先把这个广告播放这么多” 点”,然后Ashe就会这么应对,然后我们再买这么多”点”来播放我们对他的应对广告的应对广告,那么3周之内你的支持率将提高8.5%。

戈尔于是同意这么做了。结果是3周之后戈尔的支持率果然提高了8.5%,不多不少!电视广告不但是关键武器,而且是精确杀伤武器。

很多人认为中国政府给公民洗脑,其实中国公民没有被政府洗脑,因为很多人根本不信政府说的。但美国的情况则是大多数公民对电视上的东西深信不疑,因为他 们认为美国媒体是自由的,他们这些观众也是自由的,他们的思考是独立的。9/11以后2/3的美国人相信伊拉克跟9/11有关,一直到现在仍然有超过一半 的人这么认为,这就是电视宣传的功劳。人民不信任政府其实是一种健康的思想状态,中国人民目前就是这种状态。而美国人民却乐于相信电视。

政客和利益集团左右公民思想比电视丰胸广告要系统的多,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我大致可以总结出三条洗脑技术:

第一,讲感情,不要讲实情。一般老百姓对宏观经济数字,甚至是自身的微观经济数字都不感兴趣。要想改变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晓之以理的效果绝对比不上动 之以情。比如美国反恐战争,叫做 war on terror,反恐惧,而不是反恐怖主义,不是反恐怖主义分子。布什政府所利用的是普通人的恐惧心理。害怕,是最容易犯错误的一种感情。电视是最善于煽情 的媒体。美国电视上充斥的新闻并不是什么今年经济增长多少,而是谁家小孩神秘失踪,是明星打官司。

第二,谈道德,不要谈道理。中 国精英集团,比如说北大经济学家,他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想用讲道理的办法给老百姓洗脑,动不动就说什么房价还不够高啊,什么物价没有显著上涨啊,喜欢摆 数字。老百姓说你当谁比谁傻啊。美国利益集团就从来不摆什么数字,他们讲的是道德,比如说宗教。布什连任,教会功不可没。共和党特别善于占领道德制高点, 比如说反堕胎,反同性恋。穷人听了很受用,心甘情愿地 living poor, voting rich。反过来在看中国精英集团就没有什么道德制高点来取悦老百姓。

第三,靠电视,不要靠电脑。互联网普及了,很多人认为网上 有网特,其实真正的洗脑靠互联网是效率最低的。大多数人就算上网也不讨论什么政治。所以台独最大的思想武器不是龙应台,而是张惠妹。比如几年前发现张惠妹 是台独分子,结果她到大陆演出还是有一大帮粉丝支持,还差点跟愤青打起来。

然而戈尔认为互联网是美国政治的救星,可以击败电视的 洗脑。他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性,自己还搞了个电视台,Current TV,强调互动节目,想以此来拯救美国公民于洗脑。我认为根本不可能。互联网之所以现在没有被利益集团的政治广告所左右,根本原因是他们还把网络没放在眼 里。

2005年美国网络广告总收入是125亿美元,看上去挺多,但实际只占全部广告收入的5%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9/26/content_5140030.htm),绝对大头 是电视。现在买什么东西可以去亚马逊看看顾客评论,而且那些评论基本没有收到利益集团影响,但这只能说明利益集团还不屑于去影响。

我对美国公众是否能摆脱电视的洗脑是悲观的。自由媒体,自由言论,你认为自己做出的必然是自由的思考,其实你错了。原因是存在自由的广告,自由的政客, 和自由的竞选手段。只要电视竞选还存在,怎么限制竞选经费也没用。现在美国议员一年200多天跑竞选拉经费,还有多少时间为国家大事辩论呢?戈尔书里说, 国会里的富人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自己就出得起买电视广告的钱的。

普通公众应该怎么办?多看书少看电视?就为了自己那区区一票么?为了对选举结果产生亿分之一的影响?绝大多数人是不关心的,因此左右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是容易的,因此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是有偏见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眼中自作自受的投票民主》介绍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的一本书《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tics》,这本书说普通人在几个重大经济学问题上,跟经济学家的看法正好相反。结果我文章一贴出来就有人对这几个问题表示反对,这说明,普通人 的看法的确跟经济学家相反。

自由的普通人掌握投票权,普通人容易被自由的洗脑,利益集团有给人洗脑的自由。这就是自由的代价。套用一句美国政客洗脑的广告词,这叫 Freedom Is Not Free.…

一个美国经济学家眼中自作自受的投票民主

本文介绍一个关于选举的最新研究结果。

美国总统大选的投票率大约是50%,远远低于大多数民主国家,主流媒体一直呼吁选民尽可能 的出来参与投票。但经济学家 Bryan Caplan 有不同看法。他认为美国要想变得更好需要的不是更大的投票率,恰恰相反,是更少的民主。Caplan 认为最好普通人就不要出来投票。基本上你可以说这位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最好由经济学家来代替选民运行。

七月9日出版的这期纽约人杂 志有一篇 Louis Menand 写的文章《Fractured Franchise: Are the wrong people voting?》。( http://www.newyorker.com/arts/critics/books/2007/07/09/070709crbo_books_menand) 这篇文章是 Caplan 四月出版的新书《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Voter: Why Democracies Choose Bad Politics》的书评。

纽约人杂志的书评很长,经常能把一本书完整的精华内容全面介绍分析出来,基本上读了它的书评就不必去看原书了,这一点有点像我写的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就很长也很详细。我想介绍一下其中思想的精髓。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大多数投票者对于政治问题是无知的。Caplan 的观点在于,他认为大多数投票者的政治不仅仅是无知,而且是错误的。我们将会看到,这两个结论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到大街上随机测验人民的政治观点,你很容易发现大多数人是无知的。比如你问人们是否支持政府增加福利支出,大多数人说反对;但你如果问是否应该加大 救济穷人,大多数人说是。而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回事。人们不愿意在政治问题上投入更多时间。经济学家认为,大多数人不愿意因为自己有投票权而去好好研究政 治时事,并不是因为这些人 傻,而是因为这些人有理性。比如你要买个房子,一定会仔细调查研究,因为一旦买错了就会付出金钱代价。但如果你投票,不管怎么说你只有一票,哪怕投错了也 本质上不会对政局产生任何影响。有多少人会因为自己这神圣一票去像买房子一样费劲的调查研究学习政治呢?

传统经济学认为无知不是坏事。传统理论的两个论点是这样的:
-1- 选举结果是由占总数10%左右的有政治见识的选民所决定的。这个论点说那些”无知”选民的投票是随机的,因此互相都抵消了。
-2- 如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自私”的利益去投票,那么就好像市场用”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一样,最后结果是对大家都有利的。

Caplan 认为不是这样的。针对观点-2-,他说民主不是市场,而是公共设施(commons)。所谓公共设施就好比是一块大草地,村里每个放牛人都可以在这片草地 放牛吃草。对于单个个人来说,多一头牛少一头牛他认为对草地没有大影响,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多放几条牛,草地就完蛋了。从心理学角度,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 这区区一票投错了也无所谓,所以大家都纵容自己无知一把。基于情绪而不是自己的真正利益去投票。 选民” 喜欢”自己的无知。结果就是把选举搞砸了。当你在市场上买东西,你更加趋向于理性因为非理性会付出代价;而选举投错一票是没什么代价的。

针对观点-1-,Caplan 认为选民投票时所犯的错误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系统偏见(systematic biases)的,因此是不能互相抵消的。选民的偏见很多,比如从候选人的相貌而不是理念出发去投票。但本书只谈经济政策。在经济政策方面,Caplan 列举了四个主要偏见,在这四个问题上大多数选民的观点跟经济学家完全不同:
– 一般选民不理解市场原理,对公司追逐利润的做法反感。
– 一般选民不喜欢外国人,反对自由贸易。
– 一般选民喜欢就业率而不是生产率,强烈反对公司裁员。其实只有让公司有裁员的自由,公司才会更加愿意雇人。生产率提高了技术进步,会创造出新的职业,而一般选民却错误的认为这些新的职业工资比旧的职业低。
– 一般选民更容易认为经济形势正在恶化,从而更希望政府干预。

当一个选民投票的时候,他倾向于更加无私。其实如果他投票的时候更加自私,完全从自身利益而不是道德角度出发,从经济学角度最后的投票结果反而更好。因为选民的这些偏见,那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反竞争的特殊利益集团从投票中收益。

所以 Caplan 认为要想解决美国的问题,应该减少民主。他提出了以下方案:
– 让选民参加考试来获取投票资格
– 不是一人一票,而是让牛人拥有更多选票
– 不再鼓励增加投票率,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最好就别出来投票
– 在学校普及经济学知识。

总之 Caplan 相信专家政治。选民的问题不是无知,而是系统偏见。比如大多数人认为油价太高的时候,正是经济学家认为油价处于历史最低点的时候(考虑通货膨胀和购买力)。

但是纽约人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优点是稳定,容忍愚蠢的观点是为此需要付出的一个小小代价。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2004年布什居然连任,美国很多学者知识分子感到特别出离愤怒,为此产生了一系列反思民主制度的文章。怎么就把布什这种人给选上了呢?这本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来的。其实美国人没见过世面,这就是为什么纽约人文章鼓吹稳定。

陈水扁怎么选上的?希特勒不也是选上的么?陈水扁希特勒稳定么?东南亚,非洲,拉美也都是一人一票选总统,动不动就军事政变,稳定么?

但是对美国就是稳定的。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政治制度,取决于其特殊国情。Caplan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就连美国都开始反思一人一票这种民主了。

不过话说回来,一人一票制其实提供了一个发泄渠道。你对总统不满,你可以不投票给他。如果没有这一票,人们怎么发泄呢?

看来最好的局面还是你要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你就别投票。美国民主制度运行的比大多数国家好,是否正是因为美国的投票率比较低呢?…

被现实击垮的知识分子

很多业余股民炒股有一个常用的自以为是的技术。比如你在20元价位上买进了500股某股票,两个月以后价格跌倒了15元,损失了2500元,怎么办呢?这 个技术是这样:在现在的15元价位上再买进1000股。这样一来,股票不需要涨回20元,比如说只回到18元,你就可以挽回损失。

这是一个特别错误特别没有道理的做法。事实上股票不会涨到18元,只会进一步跌倒10元,把你被彻底套牢。你选择持有/买进还是卖出某只股票的唯一理由应该是这个股票将来价格会不会上涨。而它的价格未来上不上涨跟 你两个月以前买的时候花了多少钱没有任何关系。

这么浅显的道理无数的人就是不明白。事实上当手里的1500股价格降到了8元,很多被套牢的散户仍然会执着的持有这只股票,非得等它降到1元才吐血”割 肉”。这不是炒股投资,这是跟股票较劲。在这个较劲的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好的股票和发财的机会他视而不见。很多人不是客观的去分析每只股票,而是跟把自己 套牢的股票产生了一种非要报复不可的愤恨之情。仇恨和苦闷蒙住了被套者的双眼。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讨论炒股票。这个股票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世界怎么运行跟你基本上没什么大关系。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观察社会应该用一个客观的眼光,而不应该带有个人感情。

一个物理学家不会憎恨任何物理现象,因为他知道存在的,就算不都是合乎伦理的,也一定都是合乎物理的。
一个医生不会反感任何一种疾病,因为他知道疾病是客观存在的,不是特意跟你作对的。
一个小学教师不会讨厌任何学生,因为她知道只有坏老师没有坏小学生。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我国很多知识分子就是用这种被某只股票欺负了以后一定要报复的心态,去看社会。其根本原因是自己在社会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为这个社会对他不好,所以这个社会本身不好。他们就像怨妇一样喋喋不休,就像祥林嫂一样心无旁故。

我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王重旭的《读史质疑》,就是一本怨妇语录。这是一本短篇集,有些是对寓言典故的质疑,有些是借古喻今,有些是反思名人名言,有些 是谈论现实。我在网上买这本书还以为有什么另类或者是”逆向思维”,结果发现不是。这本书不是逆向思维,是定向思维。就好像欧洲中世纪的人从桌子腿都能联 想到色情一样,作者每一篇文章,从所有不同的角度,最后都指向一句话:专制主义压迫知识分子太可恨。

在寓言这部分,作者恶搞了二 十来个历史典故,每个故事都是在讽刺毛泽东,不过最有意思的是毛泽东这三个字居然没出现。我还以为他不敢说,结果后来进入第二部分还真直接点名了。批评毛 泽东可以,问题你不能连李世民辛弃疾这些公认正面人物也一块骂啊。你总不能要求唐朝民主选举吧。

其实这本书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技术含量。你反专制首先要研究专制,比如宋朝其实是一个比较开明有点民主的朝代,而这位作者现在是全面骂。这跟什么都用阶级斗争去分析有什么区别?非小说类的中文书我读过不少,只有王重旭自称作家,可是此书文笔很做作不像作家像作文。

我估计王重旭是一个被文化大革命击垮了的人。他的始终陶醉在在自己的苦难之中,再也学不进新的东西了。这本书如果在1976而不是2006年出版,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可是2006你还在想念1976的事情。这样的人能进步么?

很多80年代以前出生的知识分子喜欢用”苦闷”,”郁闷”来形容自己的心态,整个国家都欠他的。你跟他说点任何有意思的东西,积极向上的东西,有进步的东西,他的反应永远都是不为所动。总是一幅这些东西我早看透了你太幼稚的态度。
他的表情是冷笑,他的语言是哀叫。
他的剧情已落幕,他的爱恨已入土。
他被自己的不幸征服。

金庸讲述了黄裳写《九阴真经》的故事。黄裳为了复仇而不问世事专心躲入深山练武,几十年过去了终于研究出了绝世武功《九阴真经》。结果他出山找人报仇, 发现仇人们都老死了。很多人因为文.革等等一天到晚恨土共,写的每一篇文章都在呼吁政治改革。结果现在怎么样?全国人民都在忙着赚钱根本不理你了。

读书虽然不一定能致富,不一定能娶美女,但是一定能让人思想灵活。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贪污腐败也好,言论压制也好,都是人性在特定条 件下的表现,而人性就好像物理定律一样客观。一个有本事的人不会为社会的丑陋,更不会为自己的不幸而整天埋怨,因为他知道世界本来就是如此。你要有本事, 你可以改变它;但是为了改变它,你要了解它。为了了解它,你必须客观的对待它。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是进取的,是好奇的,是探索的。

苏秦第一次游说六国,出行之前大家都对他寄予厚望前呼后拥。结果游说失败回来的时候灰头土脸谁都看不起他。苏秦怎么说的呢?他说我爸我妈骂我,我嫂子看 不起我,甚至我老婆都不见我,这些都是我的过错。等到他第二次出去游说成功归来,对所有的人都非常好。就连当初被判他的仆人都给了礼物。这就叫有见识。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本来就是这样,为这些事情生气有什么意义?

所以李敖说思想家不应该得胃癌死,因为胃癌很多都是生气气出来的。李敖说,一个思想家得胃癌,就好比一个神父得梅毒一样是可耻的事情。

那些一辈子受人欺负惯了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不可救药了。苦闷蒙住了他们的不能指望他们再有进步。

最后我打一个很不恰当很不政治正确的比方。我读野史故事,说解放前土匪绑票,如果绑架了人家的姑娘,则被绑的人家一定要在天黑之前把赎金送到。如果过了晚上,第二天就算筹到钱很可能家属也不会去赎人了。当时的社会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现在对于那些在文革,反右等等中受到迫害,或者在生活中因为评职称分房子文章排名受到过欺负的中国知识分子,我主张也要敬而远之。

你让人欺负过了,我深表同情,这绝对不是你的错。但是我以后不跟你玩了。…

读书笔记:杨浪《地图的发现》

这本书很有意思,我看完之后赞叹不已。

上图这个封面其实是个书皮,把这书皮拿下来展开之后是一张跟原图大小可能相等的一幅地图。这是一张1917年以前日军占领朝鲜期间制作的朝鲜北部云田洞 地图,制作得相当精良,用本书作者杨浪的话说就是很有美感 – 可惜是日本人的,不然可以挂在墙上欣赏。这本书是三联出版的,印刷质量百里挑一。

我推测杨浪今年应该在50岁左右,他的重大爱好是收藏地图。这本书是一个短篇合集,有的是通过地图来说故事,有些则是说地图的故事。他没有透露自己一共 有多少张地图,不过仅仅日本侵华之前绘制的中国各地军用地图这一类,作者就有600幅!作者的收藏以老地图为主,而且尤其酷爱军用地图。他以前当过兵,很 爱写的一类文章是通过军用地图来讲解一次战役过程。比如通过一张云山地图,他结合五本书的史料,详细介绍了抗美援朝第一战的过程。

看这本书我有三个赞叹。

第一是过去的地图制作水准之高。

– 这本书讲到1932年《申报》出版的的《中华民国新地图》信息量极多,等高线分层设色等等这些特点就不用说了。最有意思的是这套地图出版的时候随图附赠立体目镜,可以用来看全国地形立体图!而此前我所知道的只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附赠过一次立体眼镜。

– 不用1932年,就是民国元年出版的那套《中华民国地理新图》,已经是完全彩色印刷,各地物产分类图,语言区域图非常详细,比我中学地理课本上那些图绝对不差。

– 那个年代的报社喜欢中国或者世界一旦发生什么大战,就专门出版一张形势图。比如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中共苏区胶东的《大众报》就出版了一张《苏德战场详图》,价格还不便宜,一元五角,可以买一袋面粉。图很大,全中文,波罗的海还似乎手工染蓝色。

第二是作者考据的工夫之能。

杨浪说自己是个做新闻的,我以前特别看不起现在的中国记者,杨浪改变了我的看法。

– 《中华民国地理新图》的作者是胡晋接,他不但考察了胡的生平,而且还指出鲁迅曾经批评过胡晋接。问题在于鲁迅当时是”不点名批评”。胡晋接曾经发表演讲, 认为节制生育是”家破种灭国亡”,他的演讲被部分发表在1922å¹´5月5日的《晨报副刊》上。当时这番话是出于对是年来访提倡节制生育的美国山格夫人的批 评。鲁迅在1926年《语丝》周刊发表了《然而还是无花的》杂文,这篇文章提到”先前山格夫人来华的时候,’有些志士’却又大发牢骚,说她要使中国人灭 种。。。”

– 作者考据《绿岛小夜曲》,提到其演唱者后来成为电台主持人。并顺便指出,这个主持人有一次主持的节目里来了一个小朋友唱歌,这是该小朋友第一次在电台献唱,她的名字是邓丽君。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感到用搜索引擎设定关键词的做法是无法考据出这些东西来的。最近听说了一个叫做PersonalBrain的软件,我怀疑作者是否就使用了这个软件。

第三是现在网上的文章越来越专业了。作者在考证吴满有生平的文章中附了一张《1948年陇东战役最后阶段形势图》,这张图上标记了吴满有被俘的地点和双 方行军作战路线。问题在于这张图并非专家绘制,而是”在网友’大嘴’的研究文章中附带”!是什么样的网友业余时间研究陇东战役?还画了图?

作者的博客地址有好几个,这个似乎是最新的:http://www.blshe.com/yanglang…

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

今天跟人闲谈的时候得知了一部BBC最近拍的纪录片《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刚刚在youtube上(http://www.youtube.com /view_play_list?p=B4F858C2719EE689)看了,这个片很有意思。我打算简单介绍一下鼓吹”人造全球变暖”,和这个片中反 对这种看法的逻辑。按理说作为外行写这种文章应该强调自己的中立立场,但请允许我表达一下我的情绪:我听BBC的。

全球变暖是当今热点话题,尤其戈尔的《An Inconvenient Truth》还得了奥斯卡。现在世界各国的小资,新左派,世界公民们无不把全球变暖当成表现自己到的优越感的最佳题材,有的甚至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意思是你们排放我不排,我对得起地球。

戈尔的影片堪称是最经典的科学报告,我从中学到了作报告的终极技巧,以后写 powerpoint 一定能做到深入浅出。戈尔介绍关于人造全球变暖的逻辑现在已经成了常识:比如你分析极地冰芯中的空气成分,你可以发现过去数万年中地球温度和空气里面的二 氧化碳含量之间存在一个很强的关联: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温度就越高。”人造全球变暖(man-made global warming )学派”对此的解释是,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存在有利于大气吸收和保有太阳热量。而这些多出来的二氧化碳是哪来的呢?是人类活动,比如说汽车尾气 带来的。所以为了避免全球变暖,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就算你只看了戈尔的影片,也会对此提出一个质疑:人类大规模生产活动仅仅 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历史上数万年间二氧化碳和温度的变化一直都在起伏,那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戈尔在影片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即将到来的人造全球变暖 造成的温度上升讲超过以前所有的起伏,因为二氧化碳含量之高可以说史无前例!问题在于戈尔仍然未能解释为什么以前也有二氧化碳的剧烈起伏?

现在BBC这个纪录片给出了一个在我看来逻辑上更说得过去的解释。这个片说

– 所谓温室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其实比例很低。而二氧化碳在所有温室气体中所占的比例更低。事实上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水蒸气。

– 目前我们所经历的全球变暖,如果是温室气体导致的,那么大气温度应该显著上升。 然而探空气球的测量表明,我们的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地表,而高空大气温度没有显著上升。

– 如果你仔细看戈尔的那张二氧化碳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可以发现并不是二氧化碳上升了温度上升,而是温度上升以后,二氧化碳才相应的上升。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比温度变化落后800年!换句话说是温度变化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而不是相反。

– 空气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来源绝非是人类活动,比如说火山,腐烂植物等等,这些东西的二氧化碳排放都超过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的最大的来源还是海洋。由于海水非 常深,科学家的理论表明海洋其实对温度有一个”记忆”:海水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来对表面温度变化做出反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氧化碳含量随着温度变化。

– 那么地球上的温度变化是什么决定的呢?是太阳。当然并不是说太阳忽冷忽热,其中机制也很有意思。

– 这个机制是这样的。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最直接影响来自于云。而云大家都知道是水分子包围在杂质外面形成的。这个”杂质”,主要来源是宇宙射线。而有多少宇宙射线能到达地球大气,取决于磁场;磁场受到太阳风的剧烈影响;太阳风的活动不是稳定的,而是变化多端的。

– 两份完全独立的资料,一个是过去上百年气温变化,一份是过去上百年太阳活动,这两个曲线合在一起,完全是关联的。其关联度绝对高于温度和二氧化碳。

人类也许能左右汽车和工厂,但是左右不了太阳。这几年是热了一点,但是过几年就会冷下来。比如极地的冰川融化,其实过去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经常融,也经常冻。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如此热衷的鼓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呢?

– 首先从科学家角度来说,只有你说全球变暖才能获得经费,有危机才有经费。科学家如果搞个计算机模型,输入各种参数之后一运行,发现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地球运 转正常,这样的结果根本没必要发表。为了发表论文你的结果必须具有戏剧性,为此科学家们有意识的夸大了一些参数。比如说人类排放CO2的增长率。片中采访 的科学家说,科学家玩模型的时候是有偏见(bias)的。
– 政治原因。政客们再利用全球变暖给自己谋取利益。

片中说,那些反对”人造全球变暖”的科学家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联合国组织众多科学家搞了个全球变暖报告,其中有的科学家明明反对这个报告的结论,最后他的名字居然仍然出现在这个报告的署名上,阴谋意味很浓啊。

这个片最后说,那些极端环保主义者不让非洲人用传统能源,说要保护环境。他们让非洲人用太阳能和风能,比传统能源贵3倍,还不稳定。非洲人说,你让我环保就是反对我的非洲梦。我的非洲梦就是要发展!

我想,当然并不是说环保不重要。空气污染导致传染病,但是空气污染的确不能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是一场骗局?